恶意透支数额的标准是多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在第一款规定的条件下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未归还的数额。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数额在1万元以上。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 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恶意透支,数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55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5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
恶意透支数额认定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数额在1万元以上。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2020.07.02 122 -
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恶意透支数额多少
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恶意透支数额是数额在1万元以上。“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
2020.03.11 156 -
信用卡诈骗罪中恶意透支数额是多少
信用卡诈骗罪恶意透支金额在1万元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恶意透支的,从事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2.04.17 582
-
恶意透支数额认定标准是多少
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
2022-05-29 15,340 -
恶意透支数额的标准
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
2022-05-01 15,340 -
恶意透支数额标准
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
2022-05-01 15,340 -
恶意透支的数额标准
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
2022-05-02 15,340
-
01:17
恶意透支信用卡怎么判刑
信用卡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行为。一般情况下,恶意透支属于违约行为,需依照信用卡领用合同承担违约责任,但符合一定条件将成立犯罪。《刑法》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
1,755 2022.04.17 -
01:06
盗窃罪的数额标准
盗窃罪的数额标准区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不同的标准所对应的刑事处罚也各不相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盗窃罪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是30万元至50万元以上;盗窃罪数额
3,651 2022.04.17 -
01:00
诈骗罪金额标准是多少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诈骗罪立案的金额标准是,诈骗财物价值达到3000元至10000元以上。但每个地方的具体标准各有不同,由各地高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检察院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
4,397 202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