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协议离婚后孩子抚养费不退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如果一方无经济收入或下落不明而导致对方拿不到抚养费的话,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育费。如果不给抚养费方存在减少给付情况,那他可以减少给付。减少给付情况,主要指给付一方,由于长期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经济相当困难,无力按原数额给付,而抚养子女一方又能负担子女的大部分抚养费,那么可请求减少给付。 (2)如果一方拒不交纳人民法院有关抚养费的判决或者裁定,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协助执行。如果一方不执行的是离婚协议中约定应给付的抚养费,另一方是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而必须要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原协议约定为证据,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履行其应尽的义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子女的抚养费数额,由父母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予以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有特殊情况的,可以适当提高或者降低上述比例。
可以协议离婚孩子的抚养费。有固定的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一般不超过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
夫妻离婚后孩子抚养费不支付怎么办
夫妻离婚后孩子抚养费不支付的办法:如果协议离婚的,当事人可以就抚养费提起民事诉讼,并根据生效判决请求强制执行。如果双方诉讼离婚的,当事人可以直接根据生效判决,请求强制执行。
2021.03.16 108 -
协议离婚后不支付孩子抚养费怎么办
协议离婚之后,如果一方不支付离婚协议中约定应当支付的抚养费,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原协议约定为证据,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履行其应尽的义务。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2020.09.13 110 -
夫妻离婚孩子抚养费怎么办?
夫妻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由不直接抚养方定期支付,一般以月或季或年给付;也可以一次性给付,以需要抚养子女到十八周岁为止,计算将子女抚养至十八周岁所需的抚养费总数并一次性给付完毕。
2021.04.09 100
-
夫妻离婚后不给孩子抚养费怎么办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1)如果一方无经济收入或下落不明而导致对方拿不到抚养费的话,
2021-06-07 15,340 -
协议离婚后孩子抚养费不给怎么办
协议离婚之后,如果一方不支付离婚协议中约定应当支付的抚养费,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原协议约定为证据,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履行其应尽的义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
2022-06-05 15,340 -
协议离婚后不给孩子抚养费怎么办
协议离婚之后,如果一方不支付离婚协议中约定应当支付的抚养费,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原协议约定为证据,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履行其应尽的义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
2022-06-04 15,340 -
夫妻协议离婚没有支付孩子抚养费怎么办
协议离婚之后,如果一方不支付离婚协议中约定应当支付的抚养费,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原协议约定为证据,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履行其应尽的义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
2022-06-07 15,340
-
00:58
夫妻离婚后孩子抚养费怎么算
夫妻二人离婚之后,由其中一方抚养子女,但不抚养孩子的一方也需要向子女支付抚养费。子女抚养费的计算标准,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1、子女的需要; 2、父母的负担能力; 3、子女生活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常规来说,父母有固定收入的子女,一个月可以获
546 2022.04.17 -
00:49
离婚后不给孩子抚养费该怎么办
离婚后不给孩子抚养费,可以向法院起诉。向法院起诉,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当父母之中有任意一方不履行法律所规定的抚养义务时,未成年人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不履行抚养义务的父母一方承担; 2、抚养费纠纷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被
530 2022.07.02 -
00:55
夫妻离婚小孩抚养费怎么算
夫妻离婚小孩抚养费算法是:有固定收入,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其比例确定。据
1,67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