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一方要付抚养费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如果一方无经济收入或下落不明而导致对方拿不到抚养费的话,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育费。如果不给抚养费方存在减少给付情况,那他可以减少给付。减少给付情况,主要指给付一方,由于长期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经济相当困难,无力按原数额给付,而抚养子女一方又能负担子女的大部分抚养费,那么可请求减少给付。 2、如果一方拒不交纳人民法院有关抚养费的判决或者裁定,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协助执行。如果一方不执行的是离婚协议中约定应给付的抚养费,另一方是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而必须要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原协议约定为证据,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履行其应尽的义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拒付抚养费,双方可以协商处理,协商索要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 如果夫妻是协议离婚,应该按照双方自愿达成的《离婚协议》来让另一方履行其义务,也可以据此协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支付孩子抚养费; 如果是法院调解离婚,除了《离婚调解书》外,也应该有一个离婚财产分割协议; 里面应该有子女抚养的条款,如果不直接抚养孩子一方拒绝执行,一方可重新起诉到法院,让法院重新裁定,强制执行; 如果是判决离婚,可根据离婚判决书里面的离婚孩子抚养费支付条款,直接申请强制执行。
-
离婚后一方拒付抚养费怎么办?
离婚后一方拒付抚养费的情况发生,当事人应该向人民法院起诉。因为抚养孩子是父母的法定义务,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当给付子女的抚养费,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如果法院判决后还是不给抚养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2021.02.24 95 -
离婚后一方不付抚养费怎么办
离婚后一方不付抚养费的,抚养孩子的一方可以以孩子的名义书写起诉状,然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支付相应的抚养费。法律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
2022.04.13 460 -
离婚后一方拒绝支付抚养费要怎么办
离婚后一方拒绝支付抚养费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先与对方协商,在对方有足够经济能力的情况下,可要求其一次性支付抚养费; 2、双方同意离婚的,一方有经济能力但拒绝支付抚养费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 3、双方诉
2022.04.16 311
-
离婚后,一方要付抚养费,怎么办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离婚后一方不给抚养费怎么办? (1)如果一方无经济收入或下落
2022-08-17 15,340 -
离婚了一方不付抚养费,另一方要付抚养费怎么办
离婚后一方不给抚养费怎么办? (1)如果一方无经济收入或下落不明而导致对方拿不到抚养费的话,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育费。如果不给抚养费方存在减少给付情况,那他可以减少给付。减少给付情况,主要指给付一方,
2022-08-29 15,340 -
离婚后一方要支付一方的抚养费怎么办?
离婚后一方不给抚养费怎么办? (1)如果一方无经济收入或下落不明而导致对方拿不到抚养费的话,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育费。如果不给抚养费方存在减少给付情况,那他可以减少给付。减少给付情况,主要指给付一方,
2022-08-28 15,340 -
离婚后一方要付孩子抚养费怎么办
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离婚后,不和子女一起生活的父或者母一方,根据收入状况分为: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数目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
2022-07-23 15,340
-
01:00
离婚后对方说不付抚养费怎么办离婚后对方不付抚养费,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支付拖欠的抚养费应当以未成年子女作为原告。关于抚养费的标准,主要考虑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的负担能力,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因素。司法实践中法官会要求支付抚养费的一方提供收入证明,银行流水,审查收
502 2022.06.15 -
01:14
离婚后一方不给抚养费怎么办?离婚之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不支付抚养费用的话,当事人可以代表未成年子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对方支付抚养费用的具体数额以及方式。换句话说,就算双方在办理离婚登记手续的时候,没有就抚养费用达成协议,当事人也可以在离婚之
1,223 2022.05.11 -
01:25
离婚后拒绝支付抚养费怎么办对于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不给抚养费的处理办法,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如果是协议离婚的话,当事人只能凭离婚协议书和其他证据材料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当时约定的抚养费金额需要更改,法院就会综合当事人离婚时的约定、双方经济状况、当地生活水平等
2,13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