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刑法裁量规定是怎样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刑法裁量规定,是根据《刑法》第四百条【私放在押人员罪】司法工作人员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司法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条 司法工作人员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所谓造成特别严重后果,是指造成多名重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后继续犯罪,给社会造成特别严重的危害等等。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量刑为,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定罪量刑?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定罪量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私放在押人员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行为。
2020.10.05 70 -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量刑标准规定为: 1、行为人犯此罪,造成严重后果的,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若是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05.30 91 -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量刑标准为:行为人犯此罪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只有司法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本罪。
2020.05.07 84
-
失职致使在押在押人员脱逃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所谓造成特别严重后果,是指造成多名重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后继续犯罪,给
2021-06-19 15,340 -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根据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施行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致使依法可能判处或者已经判处10以上有期徒刑、无
2022-08-20 15,340 -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执行量刑是怎样的
1、行为人的行为构成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既遂的,具体判刑处罚的规定为:司法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
2022-06-27 15,340 -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怎么量刑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致使依法可能判处或者已经
2022-08-21 15,340
-
01:02
过失致人死亡罪怎样判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指的是行为人因过失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 本罪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利,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既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具体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他人的死亡
968 2022.04.17 -
01:17
过失致人重伤罪法律规定怎么处罚
过失致人重伤罪是指行为人过失的造成他人重伤的行为,在我国刑法中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本罪侵害的法益是他人的身体健康,在主观上具有过失,有可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有可能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在客观上必须造成了使致他人重伤的后果。构
1,321 2022.04.17 -
00:57
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标准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致人伤害的故意且对他人的死亡结果是出于过失的行为,刑法规定了两个量刑幅度,一般情形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为轻微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另外,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6,30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