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婚要怎样可以不用坐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犯重婚罪,首先应该尽快依法诉讼离婚,尽可能减轻责任,如果想要不用坐牢,那就应该争取缓刑。如果符合缓刑的条件,可以争取缓刑,或者有其他不适宜坐牢的情况出现,如身体有病,可以争取监外执行等,可以不用坐牢。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如果采用自诉程序,即配偶去法院对对方提出重婚罪诉讼的,可以争取获得诉方的谅解,求得诉方撤诉,不再追究重婚的刑事责任。 2、如果已被公安机关立案,由检察机关以重婚罪公诉到法院,则可以积极认罪悔罪,及时改正和弥补因重婚行为对配偶造成的伤害,以求得法院宣告缓刑。 3、如果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的,而自身有重大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出现怀孕或哺乳等特殊生理需要的,可以申请保外就医等监外执行。
假如采取自诉程序,即配偶一方到法院向对方提起重婚罪,可以取得当事人的谅解,得到撤诉,不再追究重婚的刑事责任。假如公安机关已立案,检察机关对重婚罪进行起诉的,可以积极供述悔罪,及时纠正和赔偿重婚对配偶造成的伤害,争取法院宣告缓刑。
-
重婚怎样可以不用坐牢?
1、如果采用自诉程序,即配偶去法院对对方提出重婚罪对诉讼的,可以争取获得诉方的谅解,求得诉方撤诉,不再追究重婚的刑事责任; 2、如果已被公安机关立案,由检察机关以重婚罪公诉到法院,则可以积极认罪悔罪,及时改正和弥补因重婚行为对配偶造成的伤害
2020.10.30 153 -
重婚罪怎样可以不用坐牢
重婚罪如果想不坐牢,就需要争取缓刑,如果符合缓刑的条件,是可以争取缓刑的,或者有其他特殊的情况出现,如身体患有疾病,可以选择监外执行等,可以不用坐牢。犯重婚罪的,应该尽快依法诉讼离婚,尽可能的减轻责任。
2020.05.28 178 -
重婚该应怎样可以不用坐牢
重婚该应这样可以不用坐牢: 1、如果采用自诉程序,即配偶到法院对对对方提起重婚诉讼,可以争取诉方的理解,要求诉方撤诉,不再追究重婚的刑事责任; 2、如果已经被公安机关立案,检察机关以重婚罪向法院起诉,可以积极认罪悔罪,及时纠正和弥补重婚对配
2022.04.16 455
-
重婚怎样能不用坐牢
重婚罪,是以侵害健全的性风俗的行为为内容的犯罪。刑法规定重婚罪,是想保护社会的健全的性道德感情,也一并包含着想通过维护今日的社会道德规范之一的一夫一妻制来保护家庭生活。 如果采用自诉程序,即配偶去法院
2022-06-11 15,340 -
重婚罪不可以坐牢?
重婚是犯罪,只要对方起诉,会被判刑。如果能够判缓刑,可以不坐牢。《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
2022-04-29 15,340 -
重婚可以不坐牢吗
重婚可以不用坐牢的情况如下: 1、可能不用坐牢的情况--受害人保持沉默 重婚案件属于自诉案件,当事人可以直接到法院去起诉。重婚罪一般都是不告不理的,且多数重婚案件的被害人,由于在经济生活上依赖于重婚的
2021-10-13 15,340 -
重婚怎么不用坐牢
1、如果采用自诉程序,即配偶去法院对对方提出重婚罪诉讼的,可以争取获得诉方的谅解,求得诉方撤诉,不再追究重婚的刑事责任。 2、如果已被公安中心立案,由检察中心以重婚罪公诉到法院,则可以积极认罪悔罪,及
2022-10-12 15,340
-
00:51
赔不起坐牢可以不用赔钱吗赔不起坐牢不可以不赔钱。虽然债务人在执行刑罚,但是依然还享有正常的民事权利,对于所欠的债务仍然要负有偿还的义务。即使坐牢了,也只是刑事方面的处罚,而对于债务本身,债务人还是需要进行偿还的。因此即使债务人坐牢,债权人仍然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进行索
5,780 2022.04.17 -
00:58
坐牢可以用手机吗?坐牢不可以用手机。 手机家属可以拿回来,等待办案机关的通知,犯人身上的东西家属可以取回。 对于罪犯的手机,由监狱代为保管或者征得罪犯同意退回其家属,家属不能擅自要求领回。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规定,罪犯收监,应当严格检查其人身和所
10,758 2022.05.11 -
01:05
挪用资金坐牢可以不还了吗挪用资金后即使已经坐牢,还是应当还款。因为坐牢是被判限制人身自由刑,而还款是民事上的责任。不能一概而论。根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的有关司法解释第五条规定的内容,行为人挪用资金的行为属于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使其遭受物质损失
1,58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