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三个月单位拖欠工资如何索要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有3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投诉。 2、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3、有欠条的,可以直接起诉到,要求支付里的工资数额。《》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等发生的争议。《》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劳动者的工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八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员工入职三个月,辞职后单位拖欠工资的,员工可以催告单位及时向其支付;如果单位拒绝支付的,则员工可以向当地的劳动局举报投诉;或者可以依法去申请调解、申请仲裁。
-
单位拖欠工资长达三个多月员工该如何维权
单位不发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投诉; 也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有欠条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处理。
2020.02.29 159 -
公司拖欠工资三个月如何讨要
公司拖欠工资三个月,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用人单位会被行政部门责令支付,若是在法定期限内仍然不支付的,应当向劳动者赔偿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金额。
2020.09.11 114 -
单位拖欠工资超过一个月如何处理
建议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单位这种违法行为,在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你还要找一些同事为你作证证明单位拖欠工资;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一个月的,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工资拖欠问题,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2020.10.29 244
-
入职三个月辞职后单位拖欠工资如何办
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有3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投诉。 2、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
2022-08-24 15,340 -
单位拖欠三个月工资怎么办
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被拖欠的工资以及未足额缴纳的社保。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
2022-03-21 15,340 -
入职三个月辞职后单位拖欠工资怎么办
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有3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投诉。 2、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
2022-08-25 15,340 -
单位拖欠离职补偿金如何索要
1、劳动者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 2、申请劳动仲裁。 3、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2-05-23 15,340
-
00:48
工资拖欠三个月怎么办工资拖欠三个月,员工可以先行与公司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公司仍不履行的,员工还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的,员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最后,如果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
3,613 2022.05.11 -
00:57
老板拖欠了三个月工资怎么办如果老板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农民工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处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该要从立案当天开始的六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调查。如果情况复杂的,经过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的批准,可以延长三
1,069 2022.04.17 -
01:15
工厂拖欠三个月工资不给怎么办劳动局有专门的部门叫“劳动执法监察大队”,可以找这个部门投诉,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会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情况属实的,会责令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补偿金,必要时也可以责令其支付赔偿金,比如劳动者因此遭受了实际的经
1,82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