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遇到家庭暴力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当你遭遇到家暴时,应注意这些事项,最大程度减少伤害: 一、远离厨房,以免施暴者用锐器伤你。靠近门窗向邻居及路人求助。注意保护头、脸、胸、腹等身体重要部位。躲进有电话可求助的房间,如有可能,将施暴者反锁在门外。同时 第一时间拨打110,并保存出警记录。 二、首先要及时向有关机构反映。反家暴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反家暴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三、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也是举报家庭暴力问题的重要途径。反家暴法明确,公安机关接到家暴报案后应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 四、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反家暴法首次建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刑法》 第二百六十条【虐待罪】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遭遇家庭暴力应按以下方式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拨打 110,并保存出警记录; 2、及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反映。 3、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 4、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拨打110求助。遭遇家暴时怎样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1、远离有锐器的地方,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躲进有电话的房间,拨打110求助;2、向有关机构求助,及时向有关机构反映;3、向公安机关报案;4、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
-
遇到家庭暴力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遇到家庭暴力保护自己的方式如下: 1、受害人有权向所在的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及所在单位申请调解。 2、可向公安机关提出请求,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对于情节恶劣的,公安机关应当对其给予拘留或罚款的行政处罚。对于构成轻伤以上的,可依法追究其刑事
2021.03.09 121 -
遭遇家庭暴力如何保护自己
受害人可以向法院申请以下保护措施,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包括下列措施:禁止对受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对受害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否则将会被迁出申请人住所;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注意人身安全保护令的
2022.04.12 782
-
遭遇家庭暴力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遭遇家暴怎么办?如何最大限度保护自身权益? 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而是违法行为;希望每一个公民或组织发现他人遭受家庭暴力时,都应通过报警等方式积极伸出援手;同时提醒每一个遭到家庭暴力的人,当你遭遇到家暴
2022-08-27 15,340 -
遭遇家庭暴力该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遭遇家庭暴力应按以下方式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一、第一时间拨打110,并保存出警记录; 二、要及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
2021-09-27 15,340 -
家庭暴力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遇到家暴,一定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可以通过拨打110求助,或者向居委会寻求帮助。家庭暴力的行为绝对不能姑息,遭受家暴的,可以要寻求社会各界的帮助。
2022-06-06 15,340 -
遭遇家庭冷暴力时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双方产生矛盾时,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工作等非正式暴力行为。家庭冷暴力实际上是一种精神虐待。 大多数遭遇家庭“冷暴力”的人都有这样
2022-03-13 15,340
-
01:20
遭遇家庭冷暴力如何取证家庭冷暴力与家庭暴力的取证方式不同,施虐者通常是以精神虐待为主,因此,家庭冷暴力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其更多是通过语言攻击、暗示性的威胁、经济等方面的控制,以达到用精神折磨对方。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当遭遇家庭冷暴力时,可从以下
2,614 2022.05.11 -
00:51
遭遇男人家庭暴力如如何离婚离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协议离婚,一种是诉讼离婚。男方有家庭暴力行为,如果女方想要与男方离婚,但是男方不同意的,那么女方需要向人民法院起诉。不受离婚冷静期的限制,向法院起诉离婚需要准备双方的结婚证,身份证,还有相关的证据材料,主要是证明双方感
696 2022.04.15 -
01:10
家庭冷暴力如何离婚遭遇家庭冷暴力时可以协议离婚,也可以诉讼离婚。 1、采取协议离婚的方式,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2、无法协议离婚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
5,228 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