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股东资格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解除股东资格的条件是什么?从司法解释三第十七条的规定来看,解除股东资格除了一般条件与法律关系外,其具体的适用条件是:第一投资人必须是完全未履行出资义务或投资后又抽逃全部出资,对于部分未履行或部分抽逃出资的股东不适用解除股东资格;解除股东资格的对象只能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不适用;第三在通过股东会决议解除该股东资格前,公司应当催告该股东在合理期限内缴纳出资或者返还抽逃的出资,只有在该股东未在合理期限内缴纳或者返还出资时才可以通过股东会决议解除其股东资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十七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全部出资,经公司催告缴纳或者返还,其在合理期间内仍未缴纳或者返还出资,公司以股东会决议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该股东请求确认该解除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在前款规定的情形下,人民法院在判决时应当释明,公司应当及时办理法定减资程序或者由其他股东或者第三人缴纳相应的出资。在办理法定减资程序或者其他股东或者第三人缴纳相应的出资之前,公司债权人依照本规定第十三条或者第十四条请求相关当事人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解除股东资格的对象只能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不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十七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全部出资,经公司催告缴纳或者返还,其在合理期间内仍未缴纳或者返还出资,公司以股东会决议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该股东请求确认该解除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在前款规定的情形下,人民法院在判决时应当释明,公司应当及时办理法定减资程序或者由其他股东或者第三人缴纳相应的出资。
-
-
股东可以因抽逃资格和股东资格解除吗
已足额出资的股东可以因抽逃出资解除股东资格。但需要是抽逃全部出资的才可以解除股东资格,且除名前,应给予该股东补正的机会,即应当催告该股东在合理期间内缴纳或者返还出资,只有该股东在公司催告的合理期间内仍未履行出资义务的,公司才能以股东会决议解
2020.01.21 151 -
解除股东资格的条件
解除股东资格的条件有哪些呢?从司法解释三第十七条的规定来看,解除股东资格除了一般条件与法律关系外,其具体的适用条件是:第一投资人必须是完全未履行出资义务或投资后又抽逃全部出资,对于部分未履行或部分抽逃出资的股东不适用解除股东资格;解除股东资
2020.06.08 159
-
解除股东资格问题
应当符合三个要件: 第一,股东具有未出资或抽逃全部出资的情形,对于部分未履行或部分抽逃出资的股东不适用解除股东资格; 第二,公司给予该股东补正机会,即应当催告该股东在合理期间内缴纳或者返还出资; 第三
2022-06-10 15,340 -
解除股东资格条件
应当符合三个要件: 第一,股东具有未出资或抽逃全部出资的情形,对于部分未履行或部分抽逃出资的股东不适用解除股东资格; 第二,公司给予该股东补正机会,即应当催告该股东在合理期间内缴纳或者返还出资; 第三
2022-05-22 15,340 -
解除股东资格的方法
解除股东资格的条件如下: 1、股东没有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全部出资; 2、召开股东会,并经过股东表决,通过了解除该股东资格的决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
2022-06-04 15,340 -
解除股东资格的程序
由股东会决议解除股东资格,首先应当符合三个要件:第一,股东具有未出资或抽逃全部出资的情形,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和抽逃部分出资不应包括在内;第二,公司给予该股东补正机会,即应当催告该股东在合理期间内缴纳或
2021-12-16 15,340
-
00:47
股东解除协议怎么写股东解除协议是指的股东退出公司,不再担任公司的股东。股东退出之后,公司的债权债务与股东便没有关系。股东解除协议需要写明股东持股的情况,例如认缴的出出资额,实际出资的金额,持股的比例,是否存在股权代持等情况。需要写明在退出的过程之中需要交还公
1,790 2022.04.17 -
00:59
不合格产品能解除合同吗生产方交付不合格产品,不属于我国民法典第563条规定的一般的法定解除的情形,但是如果合同有约定的,可以按照合同约定解除合同。并且该方当事人可以要求生产不符合合格产品的一方,承担支付违约金或定金等违约责任,如果另一方不同意解除合同或者承担违约
2,163 2022.04.15 -
01:16
股东发生股权争议怎么解决公司当中的股东发生股权争议的话,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解决股权争议问题: 首先,股东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解决争议。协商方式是最为便捷,也是成本最低的解决争议方式。因此,如果存在争议的股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合意的话,就可以重新确认相关的权利义务关
1,28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