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欠缴一年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社保断了一年,必要补交社保,个人社保断交不能补交。 社保补缴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社保中断缴费,中间几个月没有缴费,而现在由于招调或者落户其他原因,需要补之前没有交到的部分,从而获得完整的社保时间段,以确保招调落户等工作正常认可。 正常情况下,一般单位只能做2个月的补交,如果需要更长时间只好通过一些代理机构来操作。 以个人名义参保的,如果漏缴不能够进行补缴,只有由单位原因造成的漏缴才能够进行补缴,并且补缴五险。如果单位没有做申报(没有给开户)的只能补缴养老。缴纳一段时间后,中断想补缴地可以找代理公司补缴。 缴费单位(不含个体、自由职业者)漏缴职工养老保险费的,应带以下材料到各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养老保险费个案补缴: 1、职工档案和养老保险手册; 2、《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申请表》; 3、劳动合同、工资发放明细表员工补缴当月个税证明等; 4、其他相关材料。 社保补缴时效: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第六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一般情况下,补缴保险的期间根据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视企业情况而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企业欠缴纳社保怎么办
转移后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或者用人单位账户余额低于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要求用人的单位以质押、抵押等一些方式从而提供担保。用人单位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质押合同或者是抵押合同之后,应该签订延期支付的协议
2022.04.12 2,997 -
企业有社保欠缴怎么办?
单位欠交社保,职工可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举报,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并且加收滞纳金;劳动者因此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2020.03.21 176 -
上班满一年没缴社保也没买社保怎么办?
公司没签劳动合同,也没有买社保,可以要求签劳动合同,补缴工作期间的所有社保,离职可要求公司给您经济补偿金。要求签劳动合同,且从建立劳动关系起已超过一个月,可以主张公司与你签订劳动合同,并要求公司依法支付从工作第二个月到第12个月的双倍工资,
2020.06.27 324
-
单位欠缴社保8年怎么办
单位欠缴社保,个人能补吗:单位拖欠社会保险,应督促单位及时缴纳,如单位不履行义务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由劳动监察部门责令单位及时补交。您个人无法定义务代单位缴纳,个人也不好缴纳,除非与单位解除劳动关
2022-07-16 15,340 -
公司欠缴社保怎么办?
《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明确,经查实用人单位未按规定足额缴费且未补缴的,社保经办机构可以按照《社会保险法》,向用人单位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根据查询结果向所属的社保行政部门申
2022-05-27 15,340 -
企业欠缴社保怎么办?
用人单位未及时给员工缴纳社保的,属于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形。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同时用人单位欠缴社保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进
2022-06-08 15,340 -
单位欠缴社保怎么办
单位欠缴社保,劳动者可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投诉,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2022-07-15 15,340
-
01:00
公司没钱欠缴社保怎么办公司没钱欠缴社保的,那么可以迟一点交社保,但是会产生缴纳滞纳金。《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没有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那么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会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用人单位逾期仍然没有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
5,031 2022.04.17 -
01:48
社保参保地和缴费地不一样怎么办社保参保地和缴费地不一样的处理如下:可以通过转移使两个地点一致。职工社会保险转移需要的手续如下:申请出具《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缴费职工于缴费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由本人或缴费单位携带以下材料到所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开具《基本养老
27,154 2022.04.17 -
01:06
没办社保卡怎么查社保缴费记录没办社保卡查社保缴费记录的方法如下: 1、本人带着社保卡到社保经办中心的专门窗口进行查询; 2、当事人可以通过登录当地的劳动保障网或社保经办机构的网站; 3、或者拨打12333的电话的方式来查询交费情况。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中华人民共和
14,947 20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