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短信形式的合同有法律效应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以短信形式的合同如果具有有效的要约与承诺的话,并且符合有效的条件,其合同是有效的。法律明确规定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以短信形式订立的合同符合法律规定。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以短信息方式订立合同,如果双方达成合意,并且承诺在合理期限内作出的,该合同成立。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如果没有无效情形,当事人具有订立合同的主体资格,并且意思真实,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以短信形式的合同是法律支持的。当事人以短信方式订立合同的,应当在合理期限内作出对合同要约的承诺。无协议的履行不能视为合同的成立。合同的订立是双方表达并达成协议的过程。
-
短信合同有法律效力
短信合同的有法律效力合同效力。当事人以短信息方式订立合同的,对合同要约的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作出。无合意之履行行为不能视为合同成立。合同的订立,是缔约双方为意思表示并达成合意的过程。缔约达成合意,是合同的条款,至少是主要条款已经确定,各方当
2022.03.23 628 -
口头形式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
口头合同也是一种重要的合同形式,具有法律效力。 合法有效的口头合同应当具备以下要件: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作为民事法律行为,只有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才有资格订立。 (2)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真实是指表意人即意思表示
2021.04.24 90 -
传真形式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
传真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以传真形式达成协议,内容符合合同构成要求的,合同自承诺内容传真到达对方时成立,传真合同文本也具有证明合同成立的能力。但在实践中,传真合同在传输过程中可能经常字迹不清、内容模糊,容易被伪造、篡改,因此其效力一直备受
2022.04.14 321
-
以短信形式的合同有效吗
以短信形式的合同如果具有有效的要约与承诺的话,并且符合有效的条件,其合同是有效的。法律明确规定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以短信形式订立的合同符合法律规定。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
2022-05-12 15,340 -
以短信形式的合同有效的吗?
以短信息方式订立合同,如果双方达成合意,并且承诺在合理期限内作出的,该合同成立。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如果没有无效情形,当事人具有订立合同的主体资格,并且意思真实,合
2022-06-06 15,340 -
以短信形式发的合同有效吗
以短信形式的合同如果具有有效的要约与承诺的话,并且符合有效的条件,其合同是有效的。法律明确规定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以短信形式订立的合同符合法律规定。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
2022-06-05 15,340 -
以短信形式签的合同有效吗
以短信形式的合同如果具有有效的要约与承诺的话,并且符合有效的条件,其合同是有效的。法律明确规定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以短信形式订立的合同符合法律规定。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
2022-06-04 15,340
-
01:11
pdf格式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pdf格式的合同,如果满足合同成立生效的要件,自然具有法律效力。pdf格式的合同,同样属于当事人以书面形式订立的合同,合同依法成立生效之后,受法律保护。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合同生效必须符合以下三个要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8,891 2022.05.11 -
00:59
格式合同无效的情形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民法典》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格式
2,133 2022.04.17 -
01:28
什么样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应
只要合同双方当事人同意合同上的内容,并在合同上共同签字,该合同就具备法律效力,对签订双方都有一定拘束力。但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则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必须是双方或者多方,并且不可以是单方所为,需要经过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
3,36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