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该如何应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规范网络合同格式条款,严厉打击其他网络违法违规行为。督促网络交易平台完善与平台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格式合同,修正不公平格式条款,采用显著方式提请合同相对人注意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格式条款。认真及时查处混淆“定金”与“订金”、不依法履行七日无理由退货义务、自行解释“商品完好”以及在线旅游等网络服务交易平台经营者采用订金不退、增加限退条件等方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加大对未经同意收集、使用,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消费者个人信息行为的处罚力度。依法打击惩处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出售或者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利用网络销售禁售物品和烟草制品、以及未备案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等。关注规范新型消费业态、模式,尤其是保健食品、生活信息服务等领域,谨防其转变为网络欺诈、网络传销等违法行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企业应对不正当竞争,具体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以下不同的救济方式: 1、提起民事诉讼,以获得救济。在发现其它企业实施了对本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判令其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对其行为给本企业所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 2、向有管理权限的行政机关举报,要求该机关启动行政执法程序,对该企业予以相应的行政处罚。 3、如该企业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则应向司法机关举报并提出请求,请求司法机关对其犯罪行为予以刑事制裁。
1、你请求保护的民事权益合法有效。 2、被告注册、使用的域名或其主要部分构成对原告驰名商标的复制、模仿、翻译或音译。或者说与你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同或近似,并且足以造成相关公众的误认。 3、被告对该域名或其主要部分不享有权益,也没有注册、使用该域名的正当理由。 4、被告对该域名的注册、使用具有恶意
-
如何认定不正当竞争
(1)混淆行为的认定。混淆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以种种不实手法对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作虚假表示、说明或承诺; 或不当利用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推销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使用户或者消费者产生误解,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同业竞争者的利益或者消费者利益
2020.06.18 201 -
不正当竞争与正当竞争的区别
不正当竞争与公平竞争的区别在于手段是合法的,还是违背公认的商业道德。正当竞争是指以善意、公平、平等、自愿、诚实信用为基础的良性竞争,参与警长的各方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是一种符合诚信原则和社会公认的商业道德的竞争。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
2022.04.12 1,507
-
反不正当竞争法互联网领域有什么?
而新法针对互联网发展下出现的新不正当竞争行为,态度是相对审慎包容的,要求利用网络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者遵守新法的各项规定,不能利用技术手段妨碍公平竞争。这有利于“互联网+”监管模式的实现。 针对互联
2022-07-29 15,340 -
互联网领域不正当竞争承担哪些责任
互联网领域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责任如下: 经营者以及其他有关市场参与者采取违反公平、诚实信用等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去争取交易机会或者破坏他人的竞争优势,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
2022-08-04 15,340 -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如何规制
是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是否可以成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类似行为规制的依据。在我们调研案例当中,提到互联网特殊性的约占24%。不兼容案件当中也有提到互联网特殊性,但是互联网特殊性是否是行业普遍性的认定标准也存
2022-08-02 15,340 -
规制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是反不正当竞争吗
红灿说,这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的一大亮点。在执法过程中,对于互联网领域的竞争一般采取审慎包容的态度,既要鼓励创业、创新,也要维护好市场竞争秩序,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此外,互联网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判断
2022-07-28 15,340
-
01:03
互联网犯罪怎么判
互联网诈骗犯罪需要根据不同的犯罪情况进行量刑。在互联网诈骗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若数额巨大或者是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是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是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
1,018 2022.04.17 -
01:12
互联网诈骗怎么判刑
通过互联网诈骗他人财产是犯罪行为,要以诈骗罪对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利用互联网诈骗公私财物达到三千元的,即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应当以刑事案件处理。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诈骗数额
1,079 2022.04.17 -
00:55
对法院判决不服应该如何信访
对法院判决不服的信访方式如下:可以通过网络信访信息系统进行信访、发电子邮箱或打投诉电话给相关部门,也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向有关行政机关负责人当面反映信访事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社会
13,236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