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规定孕妇可以享有哪些权利孕妇可以被辞退的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身为职业妇女,一旦怀孕,常在工作中收到某种约束,有些单位也会出现以怀孕作为理由辞退女职工的情况,从而导致怀孕妇女在工作职场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那么,怀孕妇女应享有的权利有:孕妇享有不被辞退的权利。 1、一般而言,怀孕妇女在妊娠期间可能发生的劳资问题,大约分为下列几种:1、怀孕解雇,这可以分为依约定解雇,未依约定解雇两种。前者是指在女性上班就职时,雇主会要求职员签署一份只要怀孕就自动辞职的协议书。而未依约定解雇者,则是并未签署任何协议书,雇主却自行解雇怀孕妇女。2、产后解雇是指怀孕妇女在产后再回到工作职场,却遭受解雇。 2、事实上,即使劳工依合约签署了妊娠期自动离职的协议书,但在法律上来说,仍然是无效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保障孕妇的同等劳动权。 2、保障孕妇在孕期不被无理辞退。 3、保障孕妇在孕期从事适合的工作。 4、保障孕妇不被无理扣工资。 5、保障产妇生育后的假期。
在劳动法中孕妇的权利有如下几点: 1、在怀孕期间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2、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3、不在经济性裁员的范围之内。 4、不得以孕妇在孕期无法从事原工作或者公司安排的其它工作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
怀孕期间,孕妇有哪些权利?
孕妇享有不被辞退的权利:1怀孕解雇,这可以分为依约定解雇,未依约定解雇两种。前者是指在女性上班就职时,雇主会要求职员签署一份只要怀孕就自动辞职的协议书。而未依约定解雇者,则是并未签署任何协议书,雇主却自行解雇怀孕妇女。 2、产后解雇,是指怀
2020.04.13 541 -
劳动法孕妇辞退赔偿规定有哪些
如果女职工有法律规定以下情形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
2020.09.27 206 -
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的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的政治权利包括的内容: (1)对妇女政治权利宣言性的规定。 (2)对妇女管理国家、社会事务权的保障。 (3)对妇女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保障。 (4)对妇女参政权的特别保障。 (5)加强妇女联合会在妇女参政中的作用。 (6)明
2020.05.04 234
-
妇女在孕期的劳动法知识有哪些?妇女在孕期可以享受的劳动保护权利
妇女在孕期的劳动法知识: 为了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保障女职工在生育子女时有必要的物资条件和基础,同时也为了保护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我国《劳动法》及其配套法规在保障妇女生育期间的合法权益方面构筑了较为完善
2022-03-15 15,340 -
我国妇女的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条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具体如下: 1、政治权利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是政治自由权
2021-09-29 15,340 -
可以辞退孕妇的情况有哪些
以下情况可以解雇孕妇:1。试用期不合格;2、严重违反公司规定;3、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4、同时在其他公司工作;5、因孕妇原因劳动合同无效;6、被追究刑事责任。
2021-12-26 15,340 -
股东权利可以包括哪些内容
股东权利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收益权股东作为投资者的目的是获得收益。股东应当按照出资比例或者持有的股份获得股权红利或者其他形式的利润分配。2、表决权公司股东参加股东大会,有权表决股东大会的决议。三、优
2021-11-07 15,340
-
01:23
孕妇可以离婚吗根据我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男方不得提出离婚。而如果女方提出离婚的,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判决。 离婚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协议离婚,即女方的怀孕期间提出离婚的,男方同意后,双方可以通过
2,369 2022.04.17 -
01:21
专利权人包括哪些人专利权人包括: 1、设计人、发明人所在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单位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主要利用本单位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岗位发明创造,所申请的专利权利,属于本单位。 2、设计人、发明人。设计人或发明人所完成的非岗位发明创
3,603 2022.04.15 -
01:08
商标权人享有哪些权利根据《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商标权人依法享有商标专用权。商标专用权主要包括下面几点内容: 第一,使用权。商标权人有权在其注册商标核准使用的商品和服务上,或者在相关的商业活动中使用该商标; 第二,独占权。没有经过商标权人的许可,许任何人
2,09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