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生子离婚孩子抚养费要打官司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仍然有抚养的义务,如果有一方不履行义务,便意味着违反法律,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 2、以孩子的名义写一份起诉状,内容是找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要抚养费; 3、交到孩子父亲居住地法院,缴纳立案费20元左右; 4、开庭审理; 5、开庭前准备好证据,离婚协议书或判决书; 6、如果您准备请律师,最好在一开始就去找律师咨询。 7、《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负担】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未婚生子,如果自己没有抚养孩子,而另一方要求抚养费,那就是需要支付抚养费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起诉到法院,请求法院判决。
打离婚官司,双方对孩子的抚养权有异议的,可以包含孩子的抚养权。父母在离婚后,对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父母在离婚时,应当对孩子的抚养权作妥当的处理,双方对孩子的抚养权达成协议的,在打离婚官司时,就不用包含孩子的抚养权,达不成协议的,应当包含孩子的抚养权。
-
离婚争夺孩子抚养权需要打官司吗
离婚争夺孩子的抚养权不是一定要通过打官司解决的,孩子抚养权的归属问题,当事人可以先协商确定的,如果可以就子女的抚养权达成一致,则无需通过打官司解决,如果协商但没有达成一致的,双方可以就抚养权的归属问题向当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根据双方的
2022.04.15 834 -
离婚孩子的抚养权一定要打官司吗
离婚孩子的抚养权不是一定要打官司。法律规定,夫妻双方可以先行通过协议的方式解决孩子抚养权的归属问题,如果二人能够就协议达成一致意见,那么按照协议结果对孩子进行抚养。协议不成的,法院会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成长的原则,对孩
2021.01.14 143 -
离婚孩子的抚养权一定要打官司吗?
不是的。关于孩子的抚养权归属问题,当事人如果可以协商确定的,则不需要起诉打官司;如果协商不成,需要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作出判决。法院应当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作出关于子女抚养权的判决。
2021.04.21 115
-
未婚生子不给孩子抚养费可以打官司吗
1、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仍然有抚养的义务,如果有一方不履行义务,便意味着违反法律,如果不支付子女抚养费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 2、《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
2023-08-20 15,340 -
未婚生子不给小孩抚养费可以打官司要吗
1、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仍然有抚养的义务,如果有一方不履行义务,便意味着违反法律,如果不支付子女抚养费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 2、《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
2023-10-27 15,340 -
未婚生子男方孩子抚养费去哪里打官司?
一方不履行抚育义务,可以向一审法院反映,由一审法院对不执行判决的当事人进行教育、警告,促其履行抚养子女的义务。如果对方仍然不听劝告,不接受教育,拒不执行判决,根据规定,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一审法院提出申请
2023-08-17 15,340 -
未婚生育有孩子不给抚养费能打官司吗
1、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仍然有抚养的义务,如果有一方不履行义务,便意味着违反法律,如果不支付子女抚养费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 2、《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
2023-09-25 15,340
-
00:48
未婚生子抚养费官司怎么打
对方不给可以起诉。有以下6个步骤:1、写起诉状,准备和孩子抚养和抚养费证据;2、以非婚生子作为原告起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跟进人民法院的排期开庭、财产保全、证据交换、调查取证;4、参加庭审,进行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5、跟进开庭后的各项
1,938 2022.04.15 -
00:49
离婚孩子抚养权需要抚养费吗
离婚之后没有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要支付孩子的抚养费用,获得抚养权的一方不用向对方支付孩子的抚养费用。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不会因为父母离婚而消除。父母离婚之后还是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并且这个义务是法定的义务,如果父母不履行的话,那么可以起诉要
639 2022.04.15 -
01:24
离婚打官司孩子判给谁
起诉离婚孩子会判给谁,要依据夫妻双方的具体情况,以及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等原则而定: 1、子女不满两周岁的,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2、已满两周岁的,先由父母协议决定,协议不成的,由法院按照规定判决; 3、已满八周岁的,尊重其真实意愿。若有
462 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