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一年后取钢板如何走程序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工伤一年后取钢板的程序如下:先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后,如果认为伤害有可能构成残疾的,在伤情稳定的情况下,向劳动局提出,由劳动局指定的工伤医院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鉴定。根据鉴定的结果,综合月工资情况与单位协商索赔。如果与单位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局申请劳动仲裁。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工伤一年后取钢板的程序如下:先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后,如果认为伤害有可能构成残疾的,在伤情稳定的情况下,向劳动局提出,由劳动局指定的工伤医院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鉴定。根据鉴定的结果,综合月工资情况与单位协商索赔。如果与单位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局申请劳动仲裁。
工伤一年后取钢板按以下情形报销医疗费:未离职,已经经过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携带以前的工伤认定决定、劳动能力鉴定书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报销;用人单位未依法申请工伤认定的,向人民法院起诉;已经离职的,用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支付;其他。
-
工伤取钢板如何走程序
工伤取钢板走程序如下: 1、先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 2、认定为工伤后,如果认为伤害有可能构成残疾的; 3、在伤情稳定的情况下,向劳动局提出,由劳动局指定的工伤医院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鉴定。 根据鉴定的结果,综合月工资情况
2022.06.08 1,481 -
工伤一年后取钢板怎样走程序
工伤一年后取钢板按以下情形报销医疗费:已经离职的,用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支付;未离职,已经经过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携带以前的工伤认定决定、劳动能力鉴定书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报销;用人单位未依法申请工伤认定的,向人民法院起诉;其他。
2020.03.10 210
-
工伤一年后取钢板要如何走程序
工伤一年后取钢板的程序如下:先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后,如果认为伤害有可能构成残疾的,在伤情稳定的情况下,向劳动局提出,由劳动局指定的工伤医院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鉴定。根据
2023-01-16 15,340 -
工伤一年后取钢板怎么赔
属于工伤,建议及时申请工伤认定,申报时效为一年,过了一年就得不到赔偿。如果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还需先仲裁确认事实劳动关系。工伤认定后,进行劳动能力伤残鉴定。最后,根据鉴定结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
2022-03-19 15,340 -
第二年取钢板程序?
只要是时效内认定了工伤的,之后的手续就可以走,取钢板以后,可以鉴定伤残等级之后要求赔偿金,需要可电联继续咨询。
2022-10-21 15,340 -
取钢板后工伤鉴定如何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所以劳动局的说法是正确的,取钢板后工伤等级鉴定一般要求医疗终结后才能进行劳动能力
2022-08-02 15,340
-
01:12
工伤一年后取钢板如何走程序
工伤一年后取钢板的程序如下:先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后,如果认为伤害有可能构成残疾的,在伤情稳定的情况下,向劳动局提出,由劳动局指定的工伤医院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鉴定。根据鉴定的结果,综合月工资情况与单位协商索赔
3,672 2022.04.17 -
01:13
工伤劳动仲裁程序怎么走
工伤劳动仲裁程序如下: 1、劳动者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劳动仲裁应当提交的材料有:劳动仲裁申请书、当事人身份证明材料、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和其他相关材料; 2、劳动仲裁申请书一般来说需要提前准备三份,两份提交到劳动
1,655 2022.11.21 -
01:37
取保候审程序怎么走
取保候审程序流程为: 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情节较轻,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附加刑的;虽然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
11,62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