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债务到期后担保期限如何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主债务到期后,担保期限的计算依据担保类型而定。如果是担保物权担保的,主债权有效,担保就有效。如果是保证的,有约定按约定,没有约定的,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6个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九十三条【担保物权消灭事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担保物权消灭: (一)主债权消灭; (二)担保物权实现; (三)债权人放弃担保物权; (四)法律规定担保物权消灭的其他情形。 第六百九十二条【保证期间】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债务期限未约定担保期限的,担保期限是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的六个月内。如果没有约定主债务的履行期限的,则担保期限是从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
贷款担保期限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后二年,意思是担保人在贷款合同约定履行期限之日起两年内都要承担担保责任。所谓担保期限,即:保证期间,就是指保证合同当事人的约定或依法律推定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保证人能够容许债权人主张权利的最长期限。
-
主债务无还款期限担保期限多久?
主合同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保证期限有约定的按照约定,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限为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3年;没有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6
2021.01.29 127 -
没有约定债务期限的担保期间如何去算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规定,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保证人的担保期限,合同中有约定的,按照约定计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
2021.02.03 89 -
主债务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如何认定担保期限
主债务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认定担保期限的方式是担保责任的期限为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的6个月。对没有还款日期的债务,期限届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
2021.02.02 264
-
担保期限为主债务期满后两年
贷款担保期限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后二年,意思是担保人在贷款合同约定履行期限之日起两年内都要承担担保责任。所谓担保期限,即:保证期间,就是指保证合同当事人的约定或依法律推定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保证
2021-12-15 15,340 -
如何算主债务履行期限
主债务履行期届满是指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日期届满。如果主债务没有约定履行期限,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债权,主张债权之日或告知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即为履行期限届满之日。如果合同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2022-11-13 15,340 -
主债务履行期限变更担保人如何承担?
1、债务履行期限变更,如果担保人以担保财物担保的,不影响担保人责任承担。如果保证担保的,保证期限不中断、中止和延长,所以保证期限届满后,保证人不承担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九十三条
2022-11-05 15,340 -
主债务履行期限变更担保人如何承担
1、债务履行期限变更,如果担保人以担保财物担保的,不影响担保人责任承担。如果保证担保的,保证期限不中断、中止和延长,所以保证期限届满后,保证人不承担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九十三条
2022-11-05 15,340
-
01:16
到期了专利权期限如何续
专利权保护期到期后,不能续期。根据我国《专利法》的相关规定,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期为10年,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期为15年,自申请之日起开始起算。国家出于对发明专利人的保护和社会发展的促进,对发明专利予以一定期限的
2,348 2022.04.15 -
01:07
离婚后债务如何承担
首先,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债务,分为夫妻共同债务和一方的个人债务。离婚后,对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双方都有清偿的义务;对于一方的个人债务,由其个人进行清偿,配偶没有清偿义务。如何认定某笔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主要需要判断此笔债
1,878 2022.05.11 -
01:03
取保候审到期后该如何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9条第二款规定,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因此,取保候审到期后,人
1,76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