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除了本人谁还能住,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律师解答 公租房除了本人,还可以和父母或子女等近亲属共同居住。公租房是指由国家提供政策支持并限定建设标准和租金水平,面向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进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出租的保障性住房。
民法典》第二百九十条--> 《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 承租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退回公共租赁住房: (一)转借、转租或者擅自调换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 (二)改变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用途的; (三)破坏或者擅自装修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拒不恢复原状的; (四)在公共租赁住房内从事违法活动的; (五)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闲置公共租赁住房的。 承租人拒不退回公共租赁住房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退回;逾期不退回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租房除了本人,可以由申请人的亲人暂住。公共租赁住房不是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承受的起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包括一些新的大学毕业生,包括一些退休老人及残疾人。还有一些从外地迁移到城市工作的群体。
公租房除了本人还能和父母或者子女等近亲属一起居住,但是不得自己不住让给别人居住。公租房是给贫困家庭的生活保证,不归个人所有,属于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申请者转借、转租或者擅自调换所承租公租房的,应当退回;申请者和父母、子女居住的,不受干涉。
-
公租房除了家人还有谁能住
共同居住的近亲属可以居住。公租房即公共租赁住房是指由国家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建设标准和租金水平,面向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进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出租的保障性住房。
2020.08.30 100 -
公租房除了本人本人还可以找谁住
公租房除了本人,还可以和父母或子女等近亲属共同居住。公租房是指由国家提供政策支持并限定建设标准和租金水平,面向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进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出租的保障性住房。
2020.05.13 148 -
加班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法律对加班有限制规定。 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
2020.05.05 164
-
拘役还能保住公职吗,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拘役不能保住公职。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拘役的,予以开除,不能保住公职。 若由于过失犯罪而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应当予以开除;案件情况特殊,予以撤职更为适当的,可以不予开除,但是应当报
2023-10-14 15,340 -
公租房拆迁该跟谁签协议,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公租房拆迁该跟房屋所有权人签协议。公租房拆迁有权与房屋征收部门签订拆迁补偿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应为房屋所有权人,房屋所有权人授权使用权人签订的应当出具授权委托书。
2023-10-07 15,340 -
公租房的居住权具体是多久,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公租房的居住权是不超过5年。公租房的全称是公共租赁住房,不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公租房的居住期限最长是5年,期满可以依法提出续租申请。
2023-10-09 15,340 -
未交房租多久能解除合同,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未交房租一个月能解除合同,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房客逾期不交房租房东可以先行催缴,经通知仍未缴纳房租的房东有权扣取押金,扣取的数额应相当于租金数额及违约金数额,同时有权解除租赁关系并向房客追究违约责任
2023-08-29 15,340
-
00:51
纳税人没有自有住房的租金每月扣除
纳税人没有自有住房的租金每月扣除:1、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2、除上述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
3,395 2022.04.17 -
01:25
竞业限制相关法律法规
与竞业限制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下面几点: 第一,用人单位可以和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约定竞业限制条款。与此同时,可以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先
3,856 2022.04.15 -
01:18
刑事诉讼法关于立案有哪些相关规定
刑事诉讼法关于立案的规定如下: 1、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2、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
2,264 202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