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税的计算具体怎么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契税是承受人在房地产所有权转让时缴纳的一种税。契税实行比例税率,税率为3%~5%。契税的适用税率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3%~5%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范围,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契税采用比例税率。当计税依据确定以后,应纳税额的计算比较简单。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新房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二手房应纳税额=二手房税率×房地产评估价格。如果是第一套房,建筑面积小于90米,总房价为1%的契税;建筑面积90-144平方米,总房价1、5%的契税;建筑面积超过144平方米的,支付总房价3%的契税;如果是二套房,面积大小统一为总房价的3%。一般契税的顺序是买房-交首付-办理贷款-贷款审批-审批合格-进入交房流程。但有些外行步骤并不十分严谨,所以大致是贷款批下来后,开发商打电话让你去交房,此时需要去审批核心缴纳契税。如果不是个人购房,还需要交印花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第三条契税税率为3—5%。契税的适用税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前款规定的幅度内按照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第五条契税应纳税额,依照本条例第三条规定的税率和第四条规定的计税依据计算征收。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应纳税额以人民币计算。转移土地、房屋权属以外汇结算的,按照纳税义务发生之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率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计算。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房屋契税怎么计算的
房屋契税的计算:首套房房屋面积小于或等于90平方米时为1%,大于90平方米时为1.5%;二套房房屋的面积小于或等于90平方米时为1%,大于90平方米时为2%;新房或者二手房是第三套房或以上套数均为3%,没有减免的情况。
2020.01.26 346 -
房屋契税怎么计算
房屋契税征收标准:90平米以下的是一个征收标准,90-144平米之间的是一个标准,144平米以上的是一个标准。二套房、三套房不享受契税优惠政策。一般实行的是首套住房契税的两倍,即3-4%。家庭唯一住房并不一定是首套房,比如买了套房子又卖了,
2021.10.11 820 -
买房契税怎么计算
买房契税计算公示:房子契税=房屋总价*税率。 1、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购房面积小于90平米的,契税的税率为1%,所购房屋的建筑面积在90-144平米的,契税的税率为1.5%。建筑面积在144平米以上的,契税的税率为3%。另外对于房屋性质
2022.07.02 957
-
商品房契税怎么算具体是怎么计算的
关于商品房契税的回答为商品房契税是按成交价格计算。成交价格经双方敲定,形成合同,税务机关以此为据,直接计税。这种定价方式,主要适用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纳税人应于不动产买卖、
2022-07-14 15,340 -
二套房契税怎么算?具体如何计算?
二套房契税按3%税率计算,在签订土地、房屋所有权转让合同或者取得土地、房屋所有权转让合同性质证明的当天,向契税征收机关缴纳契税。
2021-12-16 15,340 -
契税怎么计算的?
房屋建筑面积90平米以下契税1%,90-140平米契税是1.5%,面积在140以上是3%。此外,契税是不管满不满五年都要交满五年不交税是只针对营业税。刚所说的契税是针对一套房,如果是二套房,无论多大,
2021-03-09 15,340 -
契税怎么计算
房地产契税计算如下:90平以内的契税按1计算%税率计算,农村户口免征;90~140平方米的契税按1计算.5%税率计算;面积超过140平方米或非首次购房的契税按3计算%税率计算。
2021-12-30 15,340
-
01:15
个人所得税具体怎么计算
个人所得税是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应税率计算得出来的。而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个人的综合所得减去个税起征点、三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后计算出来。 个人所得税每月会由单位代扣预缴,然后在次年3至6月份由个人在个人所得税app中办理汇算清缴,对于所缴纳
2,654 2022.05.21 -
01:21
工龄怎么计算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工龄怎么计算 工龄计算方法有三种,分别是:1、连续计算法。具体计算时间是从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算至离职之日这段时间,如果期间有工作调度的,也不中断计算;2、合并计算法。如果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因为用人单位调整等非主观原因中断工作
73,164 2022.04.15 -
00:56
社保怎么计算
社保的计算如下:医疗保险:个人承担2%,单位承担8%;养老保险:个人为8%,单位承担12%;失业保险:个人为1%,单位承担2%;工伤保险:个人无,单位1%;生育保险:个人无,单位1%;公积金:个人3.5%,单位3.5%。而工伤和生育保险的费
6,92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