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行政处罚时效期限关于

行政处罚时效期限关于

2023-06-03 16:18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辽宁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06-03回复

专业分析:

对违法行为人的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追究行政责任,给予行政处罚的有效期限。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行政处罚时效期限是二年,二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是违法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就不再处罚。

刘伟长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行政处罚罚款的管辖期限是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律师普法更多>>
  • 行政处罚法关于行政处罚的时效是几年
    行政处罚法关于行政处罚的时效是几年

    我国《行政处罚法》中所规定的违法行为的处罚时效一般是二年。但至多可延长至五年。如果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行政机关不能给予行政处罚;如果违法行为对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造成了危害后果,则五年内未被发现的,不能再予以处罚。

    2020.06.10 321
  • 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期限?
    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期限?

    目前《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行政处罚追诉时效期限为二年,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则不再予以追究。至于其他法律另有特别规定的,则以该特别规定所确定的期限为准。关于时效期间的起算时间,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

    2020.05.14 786
  • 行政处罚时效期限是多长
    行政处罚时效期限是多长

    行政处罚的时效期限一般是二年。如果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应受到行政处罚,但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行政机关不能再给予其行政处罚;如果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时效期限延长至五年。

    2020.10.15 158
专业问答更多>>
  • 关于行政处罚有效时限是多少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2022-08-21 15,340
  • 行政处罚时效期限

    《行政处罚结果信息网上公开暂行办法》第八条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在作出或者变更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在互联网上公开行政处罚结果信息。 第九条行政执法机关发现在互联网上公开的行政处罚结果信息不准确

    2022-07-07 15,340
  • 关于行政处罚时效问题

    你问的行政处罚时效问题根据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2022-08-14 15,340
  • 行政处罚的时效期限

    《行政处罚法》只规定了两年的时效期,也就是说,违法行为发生后两年内未发现的,不得再进行行政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了六个月的时效期。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九条: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

    2021-12-04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行政处罚法实施时间 00:57
    行政处罚法实施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实施时间是:1996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是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3,282 2022.04.17
  • 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当事人履行的期限是 00:53
    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当事人履行的期限是

    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当事人履行的期限一般是:十五个工作日内。 行政处罚通知书送达经当事人签收后,三个工作日下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处罚决定书在送达当事人手上的,当天起算起,必须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处罚,而当当事人拒绝签署行政处罚决定书时,送达

    2,242 2022.04.18
  • 开除公职属于行政处罚吗 00:59
    开除公职属于行政处罚吗

    开除公职不属于行政处罚。而是属于行政处分。行政处罚的种类:1、警告、通报批评;2、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3、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4、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5、行政拘留;6、

    5,203 2022.05.11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