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拖欠工资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吗,直接向法院起诉的条件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公司拖欠工资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么?一、在有书面欠条且不涉及其他争议的情况下,员工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三条明确规定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除追索有书面欠条的工资外,如果员工与公司之间还有其他争议,如追索一次性经济补偿金、伤亡赔偿金、要求解除或恢复劳动关系等,则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 二、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且未有书面欠条的情况下,劳动者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2)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拖欠工资不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因为拖欠工资引起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劳动者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用人单位写的工资欠条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诉。用人单位所承认的欠条已经属于民事纠纷的范围,劳动者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递交起诉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
拖欠工资出具欠条直接向法院起诉可以吗
凭欠条和劳动合同到法院起诉主张工资的,如果不涉及劳动纠纷的,法院会受理。劳动者如果是给用人单位工作,有两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的劳动监察投诉。
2020.01.20 344 -
能用欠工资打的欠条直接向法院起诉吗
可以就拖欠工资打的欠条直接向法院起诉。欠条属于欠款人和债权人之间的一种法律文书,本身是对自身债务的确认,当事人在欠条上载明欠款原因、欠款内容、还款日期、然后签字,便是确认受到该欠条约束的意思表示。如果欠款人违反欠条的约定,只要诉讼请求不涉及
2020.08.06 226 -
拖欠农民工工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吗
如果能证明诉讼时效中断过,还在时效期内,当然就可以向管辖法院起诉对方。仲裁时效的起算点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权利人知道自已的权利被侵害的日期,即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发生仲裁时效中断时,已经进行的仲裁时效期间统归无效,重新开始计算时效期间。如果能
2020.05.21 369
-
拖欠工资能直接向法院起诉吗
凭欠条和劳动合同到起诉主张工资的,如果不涉及劳动纠纷的,法院会受理。一、劳动者如果是给用人单位工作,有两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的劳动监察投诉;优点:方式简
2022-08-30 15,340 -
公司拖欠工资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吗
一、在有书面的情况下,可以向起诉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二、在用人单位且未有书面欠条的情况下,劳动者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
2022-08-24 15,340 -
公司拖欠工资能直接向法院起诉吗
一、在有书面的情况下,可以向起诉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二、在用人单位且未有书面欠条的情况下,劳动者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
2022-09-03 15,340 -
公司拖欠工资多久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拖欠工资违法,随时可以起诉。拖欠工资,不发工资、克扣工资可以打12333电话投诉,该电话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电话。也可以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由于公司未能按时发放劳动报酬,当事人可以申请解除劳动合
2022-04-25 15,340
-
00:52
拖欠工资可以直接起诉吗
拖欠工资可以直接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我国法律对于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多久才能起诉,并没有明确规定。换句话说,只要公司没有在约定时间内支付劳动报酬,员工便可以起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受害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
5,143 2022.04.17 -
01:05
工程欠款纠纷能直接起诉法院吗
工程欠款是由材料费、人工费等多种款项、多个合同构成的。所以,工程欠款纠纷不一定能直接到法院提起诉讼。工程欠款纠纷的解决途径应当按如下步骤来判断: 1、是否为人工费,如果是工人的劳动报酬等人工费支出,依据劳动争议仲裁前置原则,应当先提起劳动仲
1,182 2022.04.15 -
01:00
有借条可以直接起诉吗
有借条可以起诉,但是不一定能胜诉。民间借贷纠纷,主张还款的债权人需要提供相关债权凭证,即借条。除此之外,还需要证明出借款项已实际支付给借款方,并提供回单凭证等证明。最好明确知悉借款方身份信息,以便于法院通知被告应诉,也便于后续判决生效后的执
3,716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