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损害赔偿和违约金能否并用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般不可以并用。合同法中的违约金具有多种性质,但是最主要的性质是违约赔偿金的性质。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既约定了违约金条款,又约定了损害赔偿金,那么违约金的适用就可能与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的适用发生冲突。 合同法第113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由此可知,违约方赔偿损失也仅以守约方的实际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获得的利益)为原则,但并不支持惩罚性赔偿。也就是说,违约金与违约损害赔偿是一致的,适用违约金,在没有造成损害的时候,就是惩罚性违约金;在违约行为造成对方损害时,违约金就是赔偿违约金。既然是赔偿违约金,就应当与违约的损失赔偿责任相结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增加违约金的,增加后的违约金数额以不超过实际损失额为限。增加违约金以后,当事人又请求对方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不能。我国目前采用的是“补偿性为主,惩罚性为辅”的原则,违约金兼具“补偿和惩罚”双重性质,一般情况以补偿为主,避免当事人通过约定过高违约金,以此获取暴利。特殊情况下,如当事人明确约定了惩罚性违约金、损失远高于违约金等情况,才能同时适用。
违约金与损害赔偿金是不可以并用的。一般来说,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应视为对损害赔偿金额的预先确定,因而违约金与约定损害赔偿是不可以并存的。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
-
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能否并用
违约金与损害赔偿金不能并用。填平原则是我国民事赔偿的基本原则之一,当事人存在违约行为时,应当按照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同时适用违约金与损害赔偿金的,会导致支付的赔偿金额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有违填平原则。
2021.03.16 112 -
违约金和损害赔偿金能并用吗
不能并用。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2021.01.01 97
-
违约金与损害赔偿金能否并用?
违约金与损害不能同时主张。如对同一违约事实同时适用约定违约金和损失赔偿,那么赔偿的数额将超过造成损害的数额,此时之违约责任则具有惩罚性,不符合“补偿性为主,惩罚性为辅”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
2022-09-02 15,340 -
违约金与损害赔偿金能否并用
违约金与损害不能同时主张。如对同一违约事实同时适用约定违约金和损失赔偿,那么赔偿的数额将超过造成损害的数额,此时之违约责任则具有惩罚性,不符合“补偿性为主,惩罚性为辅”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
2022-09-02 15,340 -
违约责任和损害赔偿能否并用
如果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根据合同签订的违约条款,如果违约金足够赔偿给对方造成的损失的,违约责任和损害赔偿就不能并用,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不足以赔偿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违约责
2022-05-26 15,340 -
劳动合同的损害赔偿金, 和违约金, 能否并用
违约金和损害赔偿金一般不能同时使用。违约金是补偿性的,应当有限度地反映惩罚性的。违约金的金额应当与实际损失大致相同,违约金与损害赔偿金可能发生冲突。
2021-12-25 15,340
-
01:13
离婚损害赔偿能否约定
离婚损害赔偿是可以约定的。一般情况下,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违反公序良俗的约定是可以被法律认可的。如果出现了法律不支持的离婚损害赔偿约定,法院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判定。如根据当事人是否存在过错,存在何种过错,过
1,083 2022.04.17 -
01:35
违约金如何赔偿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违约金是约定的违约责任,如果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明确指出违约金的,就算出现了违约行为,守约方也不能要求对方赔偿违约金。因此,违约金的具体赔偿金额,就要按照双方事先达成的合同内容来执行。双方事先约定违约金的计算比例以及
2,636 2022.04.17 -
01:04
违约金和利息能否同时主张
首先,违约金和利息在借贷合同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二者的性质也是不同的。违约金主要针对这些合同当事人出现了违约行为,同时合同约定违约方需要支付一定违约金的情形。利息就是指,由于借贷关系,借款人需要向出借人支付的一定金额,也就是使用本金产生的
2,93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