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快工,不给工资该怎样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找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申诉,要求解决。按照《劳动法》规定,工资按月发放。当月可以发放上月的工资,如果公司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发放工资,《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可以申请仲裁,最好的办法肯定是妥善处理与领导沟通好取得大家都满意的结果当然谈的时候也要放在平等位置应有工资不能太软弱也不要太强硬实在解决不行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走行政流程。
辞职老板不发工资的解决办法: 1、协商解决。 2、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通常是单位所在区的劳动监察大队)。 公司不按时支付员工工资的,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立即要求公司支付员工拖欠的工资以及按照拖欠工资的支付25%的经济补偿金。 3、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
没签合同辞职不给工资该怎样办
首先要证明你们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及拖欠工资的数额,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证明等。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工作证、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登记表、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录音等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对于恶意拖欠工资的行为,可由劳动行政
2020.08.20 60 -
被辞退不给工资该怎么办
劳动者被辞退公司不给工资的,劳动者可以与公司协商,要求其在约定的日期及时支付工资;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当地的劳动局投诉、举报;或者也可以依法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
2020.11.19 116 -
辞职后不给工资该怎么办
员工离职时,公司应该依法支付其目前为止应得的劳动报酬,如果用人单位不发工资的,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1、向相关负责人提出异议,与其自由协商; 2、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3、向相关单位提起调解或者提出仲裁; 4、提出诉讼
2020.12.09 305
-
辞快工,不给工资应该怎样样办
找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申诉,要求解决。按照《劳动法》规定,工资按月发放。当月可以发放上月的工资,如果公司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发放工资,《劳动法》第五十条
2023-06-18 15,340 -
辞快工,不给工资怎样办
找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申诉,要求解决。按照《劳动法》规定,工资按月发放。当月可以发放上月的工资,如果公司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发放工资,《劳动法》第五十条
2023-06-20 15,340 -
辞快工也不给工资该怎么办
找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申诉,要求解决。按照《劳动法》规定,工资按月发放。当月可以发放上月的工资,如果公司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发放工资,《劳动法》第五十条
2023-06-20 15,340 -
辞快工老板不给辞该怎样办
找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申诉,要求解决。按照《劳动法》规定,工资按月发放。当月可以发放上月的工资,如果公司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发放工资,《劳动法》第五十条
2023-06-17 15,340
-
01:01
辞职不给工资怎么办
辞职不给工资,劳动者可以选择向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向员工支付劳动报酬,也可以对用人单位作出行政处罚,但是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劳动者还可以寻求工会的帮助。此外,劳动者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追索劳动报酬
3,070 2022.04.17 -
00:47
辞职不干了工资不给了怎么办
辞职不干了,工资不给了,劳动者可以通过电话投诉或者是现场投诉的方式向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进行投诉。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进行处理。 除了投诉举报外,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通过仲裁裁决向
1,829 2022.05.11 -
00:56
农民工工资不给怎么办
农民工工资不给,农民工追索工资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通过劳动仲裁启动维权程序追索劳动报酬; 第二种,以工资欠条为主要证据,直接通过启动民事诉讼程序的方式追索劳动报酬。前者属于普通劳动争议的一部分,后者既属于劳动争议又属于普通民事纠纷。用人
1,33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