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的信访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当地政府对越级上访有几种情况: 1、信访有相应的规定,如果违反规定上访,导致有关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受到破坏的,或者是其他的违法情况的,公安机关拘留应当是合法的。 2、如果是依法信访,公安机关为了维稳没有违法的事实和依据而拘留的,是违法的,可以进行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信访条例》第十条规定:信访人的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作出处理决定的有关行政机关或者其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第十九条规定:信访人未依照本条例第十条的规定而直接到上级行政机关走访的,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告知其依照本条例第十条的规定提出;上级行政机关认为有必要直接受理的,可以直接受理。第三十四条规定:对原办理机关的处理决定或者复查意见不服的,信访人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书或者复查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请求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上一级行政机关应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处理信访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是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实行诉访分离以及建立健全信访终结制度的指导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结合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实际,现针对执行信访案件交办督办、实行诉访分离以及信访终结等若干问题制定的。
如果当事人的非访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情节恶劣或者情节严重的,可构成寻衅滋事罪。构成该罪的,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行为人多次寻衅滋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则处五至十年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
非访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
非访行为如果扰乱了社会秩序,情节恶劣或者情节严重的,可构成寻衅滋事罪。构成该罪的,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行为人多次寻衅滋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则处五至十年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2020.06.13 241 -
寻衅滋事罪与寻衅滋事罪的区别是什么
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刑法将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表现形式规定为四种: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强拿硬要或者任
2020.11.08 580 -
什么是寻衅滋事
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寻衅滋事罪的法定客观表现形式规定为四种: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3
2020.09.13 180
-
非法信访寻衅滋事是怎样的
我给出的非法信访寻衅滋事的规定是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2022-07-04 15,340 -
寻衅滋事的非访是什么意思
受到两次行政处罚后再次非访的构成寻衅滋事罪。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
2022-11-15 15,340 -
信访寻衅滋事者怎么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2021-09-30 15,340 -
寻衅滋事罪和信访是非正常上访吗
不是。信访人不到指定的场所和按规定的逐级信访程序到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机关或组织提出诉求,而是采取蓄意的、过激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限制或禁止的方式,以集访、闹访、缠访、越级形态出现的影响党政机关办公秩序
2022-03-15 15,340
-
00:55
寻衅滋事是什么处罚寻衅滋事罪一般判处犯罪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行为人寻衅滋事,随意殴打他人的,具有:致一人以上轻伤或者二人以上轻微伤;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多次随意殴打他人三次及以上;持刀、枪、棍、棒等凶器随意殴打他人;随意殴打精神病
1,866 2022.05.11 -
01:05
寻衅滋事的定罪标准是什么要达到寻衅滋事罪的定罪标准,就是要符合寻衅滋事罪的犯罪构成要件。而寻衅滋事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主要从主观要件、主体要件、客观要件、客体要件这四部分来解剖。 具体地来看,寻衅滋事罪要求主观上具有故意;主体要件上满足一般主体即可,即行为人是年满1
1,251 2022.04.17 -
01:04
寻衅滋事是怎么判定的寻衅滋事罪的认定要从本罪的构成要件方面来考虑: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下四种行为之一的: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在公共场所起哄
1,15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