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要哪些证据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证明民间借贷一般需要下列证据:当事人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此外,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是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身份,需要提供债权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债务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或委托律师调取债务人的户籍信息; 二是借款合同或者借条等,一般借条应写清楚借款金额、利息和还款期限等; 三是借款人已经将借款交给债务人的凭证,例如银行流水、支付宝、微信转账记录等; 四是向债务人索要欠款的记录,例如短信记录、微信记录等,证明没有超过诉讼时效。
通常情况下,出借人向法庭举示借款合同、借条、收条、银行转账凭证等,便足以证明双方的借贷关系。 但是有的借款纠纷中,双方既没有签订借款合同、借款人也没有向出借人出具借条、收条,甚至出借人向借款人转账的凭据也没有;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出借人要根据法律规定,证据包括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等,这种情况下,出借人可以提供电话录音、短信或是微信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证据来证明借贷事实。
-
民间借贷需要哪些证据
民间借贷需要以下证据: 1、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身份需要提供债权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债务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或委托律师获取债务人的户籍信息; 2、借款合同或借条等,一般借条应明确写明贷款金额、利息和还款期限; 3、借款人已将贷款交给债务人的凭证,如银
2022.04.14 1,065 -
民间借贷有哪些证据
民间借贷凭证包括以下证据: 1、当事人应考虑合同、借据、公证书和发票等书证; 2、当事人一定要选择与自己无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言作为证据,并且要保证该证人可以当庭作证,便于法院庭审顺利进行; 3、诉的债务纠纷案件是否涉及有关部门的技术鉴定结论、
2022.09.26 284 -
民间借贷纠纷需要哪些证据
民间借贷纠纷需要下列证据材料: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材料,例如身份证明、企业营业执照等材料;以及能证明借贷法律事实的证据,例如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证人证言等类型的证据。
2020.10.06 157
-
民间借贷需要哪些证据
第一,借条是证明借款关系存在的证据之一,但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是为实践合同,以借款人实际收到借款为合同成立的标志,所以除了借款合同以外,贷款人还必须提供收条、转账凭证等证据证明借款人确实收到了借款,
2022-04-28 15,340 -
民间借贷需要举哪些证据
一、证明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 1、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其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 2、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由工商登记机关出具的工商登记清
2022-05-23 15,340 -
民间借贷证据有哪些?
民间借贷证据有这些: 民间借贷如果向法院起诉的,主要应该提供存在借贷事实的证据,这些证据可以是借条、证人证词、款项交付证据等。 另外在起诉时,除提供诉状和证据外,还应该提供双方的身份信息。
2022-08-07 15,340 -
民间借贷起诉需要哪些证据?
1、从书面证据上讲,当事人应考虑合同、借据、公证书和发票等书证。 根据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审查借贷案件的起诉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
2022-05-19 15,340
-
01:33
民间借贷纠纷举证证据有哪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修改的最新司法解释规定,能够证明民间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就包括了一般的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据。一般的债权凭证指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出具的借条、欠条以及收据。其他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证据是指,虽然不
1,628 2022.04.17 -
01:20
借贷诈骗需要哪些证据借贷诈骗,即行为人采用违反法律的占有为目的,通过借贷,来骗取财物的一种诈骗方式。 出借人可以提供证据,比如微信、QQ聊天、通讯记录、借条、借款人的经济状况证明等这些,来证明以下事实: 行为人在借钱时就具有不把钱归还的意图。诈骗罪以行为人具有
1,225 2022.04.17 -
01:12
哪些民间借贷是有效的有效的民间借贷有以下几种: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合同行为能力和相应的缔约行为能力,这是当事人了解和把握合同的发展状况及法律效果的基本条件;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不真实,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而
616 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