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十年病假期限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0年工龄的病假计算方法:如果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为五年以下的,医疗期为六个月,则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如果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超过五年,医疗期是九个月,则按十五个月内的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第四条 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病假期限规定如下: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
假释的考验期限该如何确定
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 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
2020.02.14 107 -
经确诊后患病职工的医疗期其病假工资如何确定?
经确诊后患病职工的医疗期其病假工资的确定是劳动者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进行治疗,在国家规定医疗期内,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病伤假期工资。
2020.03.24 138 -
如何确定工作年限
工作年限的计算是按周年计算后剩余的月数,超过六个月的,按一年计算,六个月和不满六个月的按半年计算。职工工作年限越长的,其工龄越长,相应地享受年休假以及工资可以适当提高。
2020.08.01 440
-
病假期限如何定
职工患病或者非因工受伤医疗期根据职工在公司的在职时间,可以享有三到二十四个月的病假医疗期,所以职工病假最长可以请24个月,但是必须由医院出具病假条。
2022-05-16 15,340 -
医疗期病假工资如何确定
(1)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的,企业应按下列标准支付疾病休假工资: ①连续工龄不满2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 ②连续工龄满2年不满4年的,按本人工资70%计发; ③连续工龄满4
2022-08-02 15,340 -
病假天数如何确定
疾病或非因工负伤休假日数应按实际休假日数计算,连续休假期内含有休息日、节假日的应予剔除。而以上公式中提到的计薪日概念,是指国家规定的制度工作日加法定休假日,例如小冯单位的制度工作日是每周工作5天休息2
2021-03-19 15,340 -
如何确定病假工资
病假工资服务年限的确定可参照以下两点:劳动合同约定的,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岗位(岗位)相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的,按照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的标准确
2021-12-31 15,340
-
01:16
合同履行的期限如何确定合同履行的期限的确定,需视情况而定: 1、合同履行的期限合同履行期限是指人履行合同义务和人接受履行行为的时间。作为合同的主要条款,合同的履行期限一般应当在合同中予以约定,当事人应当在该履行期限内履行债务。如果当事人不在该履行期限内履行,则可
855 2022.12.11 -
01:14
2020年病假工资新规定病假期间,是指职工因为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需要治疗而无法工作的时间。总的来说,病假工资由职工本人工资和工龄决定,但是,不管怎么计算,病假工资都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百分之八十。病假工资基数,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相对应的工
5,000 2021.03.24 -
01:12
抚养权如何确定抚养权的问题首先由夫妻双方结合子女意见协商决定,若协商不成,可起诉到人民法院,由法院判决。我国《民法典》对于子女抚养权归属的规定如下:1、两周岁以内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2、孩子一直随某一方生活,如果离婚后改为随另一方生活,对其生活习惯改
2,38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