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向第三者赠与财产法律上有效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按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违背忠诚义务,与婚姻第三者同居,甚至赠与对方财产。如果是拿夫妻共同财产赠与对方,那么一方隐瞒另一方赠与他人财产,可能会侵犯夫妻另一方的财产权益,所以另一方就会主张赠与合同无效或提起返还原物之诉。首先,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赠与第三者财产,需要先确定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按规定,以下情形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1、工资、奖金; 2、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 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比如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以及养老保险金等。所以,一方发现另一方拿了以上财产赠与他人,那么属于处分夫妻共同财产,需要经过双方的同意。其次,一方擅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另一方可以主张赠与合同无效。一方擅自赠与他人财产,过后未得到另一方的追认,那么属于侵犯另一方的财产权,赠与合同将属于无效。最后,夫妻一方存在第三者,违背夫妻忠诚义务,如果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重婚行为,离婚时无过错方可以要求离婚损害赔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婚外情期间给予情人的财物如果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应属无效民事行为,财物应予返还。因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于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处置应当取得配偶的同意,否则配偶有权要回。
《民法典》规定一方擅自赠与财产给第三者属于无权处分,若是未得到追认的,则赠与合同无效。夫妻财产约定若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以及协议内容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是有效的。
-
一方擅自赠与财产给第三者有效吗
一方发现另一方拿了夫妻共同财产赠与他人,那么属于处分夫妻共同财产,需要经过双方的同意。 一方擅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另一方可以主张赠与合同无效。一方擅自赠与他人财产,过后未得到另一方的追认,那么属于侵犯另一方的财产权,赠与合同将属于无效。
2021.04.06 95 -
赠与第三者的财产是否受法律保护?
如果赠与第三方的财产是夫妻共同财产的,则该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要求其返还,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等。
2021.04.13 113 -
赠与第三者的财产是否受法律保护
赠与第三者的财产如果是夫妻共同财产不受法律保护。将夫妻共同财产赠与第三者,侵犯了夫妻另一方的财产权,这种赠与属于无权处分,是无效的。对于这种无效的赠与,权益被侵害的一方,可以起诉要求第三者返还全部的财产。
2021.02.15 146
-
婚内向第三者赠与财产法律上有效吗
按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违背忠诚义务,与婚姻第三者同居,甚至赠与对方财产。如果是拿夫妻共同财产赠与对方,那么一方隐瞒另一方赠与他人财产,可能会侵犯夫妻另一方的财产权益,所以另一方就会主张赠与
2022-10-05 15,340 -
婚姻存续期间赠与第三者财产有效吗?
婚外情期间给予情人的财物如果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应属无效民事行为,财物应予返还。因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于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处置应当取得配偶的同意,否则配偶有权要回。
2022-07-12 15,340 -
夫妻间赠与财产给第三者有效吗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赠与第三者财产,需要先确定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按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违背忠诚义务,与婚姻第三者同居,甚至赠与对方财产。如果是拿夫妻共同财产赠与对方,那么一方隐瞒另
2022-05-30 15,340 -
夫妻一方婚后赠与第三者的财产有效吗
婚外情期间给予情人的财物如果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应属无效民事行为,财物应予返还。因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于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处置应当取得配偶的同意,否则配偶有权要回。
2022-07-11 15,340
-
01:21
婚内赠与房产算共同财产吗
行为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接受赠与的财产,在一般情况下,属于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夫妻二人都有平等的处理权。但是,如果赠与人在赠与合同中明确确定:该房产只归夫妻其中一方的,那么该房产就不是夫妻的共同财产,而是夫妻个人财产,归夫妻一方
1,724 2022.04.17 -
01:10
第三者离婚财产怎么分
双方在离婚的时候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但是夫妻的财产分割问题与第三者无关。换句话说,就算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因为第三者的出现,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只能离婚,在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双方并不需要理会第三者的意愿。只要双方达成一致的协议,就
963 2022.04.17 -
01:16
婚姻第三者犯法吗
婚姻第三者是否犯法,要看第三者和出轨方是否构成重婚罪。一般情况下,第三者介入是一种违反社会主义婚姻道德、妨害婚姻家庭的不道德行为,往往导致合法夫妻感情不和,引起离婚。婚外情只是违反夫妻双方对彼此的忠实义务,因此只需要承担民事法律责任,而不是
2,653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