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试用期的赔偿怎么计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超过试用期的赔偿金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试用期超过法定期限时,如劳动者已经履行违法约定的试用期,用人单位应以劳动者在试用期满后的月工资为标准,按照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工作期限,向劳动者支付相应赔偿金。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劳动者尚未履行完的违法约定的无效试用期,用人单位无需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试用期不能超过六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
试用期怎么计算的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签订劳动合同可以不约定试用期,也可以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
2020.03.14 517 -
试用期赔偿怎么算?
1.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要支付赔偿金,赔偿金数额是经济补偿金的二倍,在试用期,那肯定是不到六个月了,经济补偿为半个月工资,最后赔偿金的数额就是一个月的工资。2.劳动者提出离职,企业不需支付补偿金。3.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企业可
2020.12.08 1,111 -
试用期怎么计算?
从上班之日起,与公司之间就已经建立劳动关系,试用期就开始计算了,与当月是否完整没有关系,只要从上班之日起就已经开始计算了。而且,公司应该在上班之日起一个月内与个人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否则可以主张二倍的工资。
2020.10.23 1,200
-
试用期工伤怎么计算赔偿标准
1、工伤赔偿同员工有没过试用期没有关系,只要等级相同,补偿金额是一样的; 2、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获得的补偿是不一样的。主要的补偿是: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停工
2022-05-08 15,340 -
试用期不签合同怎么赔偿怎么计算的
我国《劳动法》规定入职之后一个月之内必须和劳动者签订合同,不管是试用期还是正式的,社保也是需要交。超过一个月没签合同就要双倍工资,入职第二个月开始算起,但赔偿不能超过11个月。请问当时为什么没有签订劳
2022-03-31 15,340 -
试用期超过法定期限是否有赔偿
《劳动合同法》第19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
2022-02-23 15,340 -
超过试用期一个月,用人单位通知劳动者离职,赔偿金应该怎么计算?
超过试用期一个月,用人单位通知劳动者离职的,如果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的行为属于违法辞退,劳动者是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赔偿金的。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
2022-02-25 15,340
-
00:54
过了试用期不签合同怎么赔偿
过了试用期,如果用人单位继续用工的话,应当与员工签订正式的书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的话,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相应的赔偿。具体来说,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作为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赔偿。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
2,770 2022.04.17 -
01:14
试用期没通过有赔偿吗
试用期没通过没有赔偿。试用期不过被解除劳动关系,属于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没有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
7,336 2022.05.11 -
01:03
试用期不签合同怎么赔偿
试用期不签劳动合同的话,用人单位需要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按月支付劳动者两倍的工资。首先需要注意,试用期内的劳动者也属于我国劳动合同法保护的劳动者。试用期只是给予用人单位选择以及考察劳动者的权利,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仍然需要承
735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