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什么要件构成破坏选举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满足下列要件构成破坏选举罪: 1、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即故意的心理态度; 3、客体要件是公民的选举权利和国家的选举制度; 4、客观要件即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过程中,采用各种手段破坏选举或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六条 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满足下列要件构成破坏选举罪: 1、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即故意的心理态度; 3、客体要件是公民的选举权利和国家的选举制度; 4、客观要件即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过程中,采用各种手段破坏选举或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构成破坏选举罪的条件为: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选举权利和国家的选举制度。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采用各种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为故意。
-
破坏选举罪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构成破坏选举罪的条件一般包括: 1、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采用各种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2、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选举权利和国家的选举制度。 3、
2020.09.10 95 -
破坏选举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破坏选举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选举权利和国家的选举制度;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采用各种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
2021.11.19 545 -
破坏选举罪的构成要件有什么
破坏选举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公民的选举权和国家的选举制度; 2、本罪客观上表现为以各种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碍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4、本罪主观上表现为故意。 《中
2022.04.14 582
-
破坏选举罪构成要件
破坏选举罪的构成要件是:1、对象要件: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公民的选举权和国家的选举制度。2、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领导人时,以各种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碍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
2021-11-09 15,340 -
破坏选举罪构成要件
1、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公民的选举权和国家的选举制度。2、本罪客观上表现为通过各种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碍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三、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四、本罪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刑
2021-11-09 15,340 -
破坏选举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破坏选举罪构成要件是: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选举权利和国家的选举制度。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各种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
2022-05-24 15,340 -
破坏选举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破坏选举罪构成要件是: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选举权利和国家的选举制度。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各种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
2022-06-11 15,340
-
01:26
破坏界碑界桩罪构成要件
如果犯罪嫌疑人明知是国家设立在边境上的界碑、界桩,仍然故意加以破坏的,就构成了破坏界碑、界桩罪。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破坏界碑、界桩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下面四点: 第一,在客体上,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边境的正常管理秩序。犯罪的
1,143 2022.04.17 -
01:11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构成要件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是指个人或单位故意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污染或破坏环境资源,造成或可能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触犯刑法并应受刑事惩罚的行为。它是1997年新刑法增设的一类犯罪。其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环境资源保护的管理制度。
2,744 2022.05.11 -
01:27
刑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刑拘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1、适用刑事拘留的只能是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 2、必须要具有法定紧急情形。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形: (1)犯罪后打算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到的人指认犯罪的; (3)拒不告知真实姓名、地址,
3,165 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