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权益遭受侵犯的情况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当个人权益受到侵犯时,勇于反抗侵权者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策略运用,巧妙应对非法侵害,切实保障自身权益不受进一步损害。为此,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制止侵权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不能采取任何非法手段来解决问题。这需要依赖执法机构的力量,确保正当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在民事责任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等。其中,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和赔礼道歉属于非财产性的责任方式,而赔偿损失则属于财产责任方式。《民法典》第179条规定了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以及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等。如果法律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则依照其规定。 这些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这些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本条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第一,预售人隐瞒重大事实。主要表现为预售人隐瞒自己没有开发资格或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隐瞒其不具有土地使用权或未付清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事实;隐瞒已将在建的商品房项目设定抵押等他项权利的事实等。由于预售人隐瞒以上事实,预购人陷于错误认识而与之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当预售合同由于主体不合格而归于无效时,预购人已缴纳了预付款,预售人往往卷款而逃或正在接受行政处罚,预购人的权益极有可能落空。 第二,预售人逾期交房。不管是因施工或配套设施进度等原因引起的逾期交房,还是因开发商资金不足或预售不成功,预售人违法将预售款转向投入其它项目或其它行业造成的逾期交房,依据法律规定预售人逾期无法交楼的,应赔偿预购人的损失。但很多时候购房者向法院起诉要求终止合同,但开发商却无力退款,也无力承担违约责任;即使通过执行程序将半成品房屋转让后去拿到退款,也未必是全额退款,违约责任无法兑现,预购人在等待中失去的其他购房机会,都可能给预购人的权益造成损害。 第三,产权证书纠纷。这类纠纷较为普遍,甚至是房地产买卖中的主要纠纷,实践中纠纷的表现形式有: 1、开发商没有按约定的时间办理完业主的房屋产权证书,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但这具体的责任内容需要购房者和开发商明确约定,否则购房者是无法得到相应合理的经济补偿的。 2、由于开发商将所售房屋或土地抵押给第三方,导致根本无法办理业主的产权证书,这的种情况购房者可以选择退房,要求开发商承担全部的经济损失;也可以选择不退房,但要求赔偿损失就有一定的难度了,除非在购房合同中有明确的约定。 第四,重复销售商品房。不少预售人为了谋取最大的利益,在和预购人签订合同之后,又就同一标的物与第二预购人,甚至更多的预购人签订合同。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动产所有权是以登记为成立要件的,如果后面的买受人依据与预售人签订的预售合同在房屋建成后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房屋产权手续,则其他的预购人不能再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
面对商标侵权,先与侵权者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对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
消费权益遭受侵害的申诉程序
申报范围: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以及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资料,与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申诉或对经济活动中违法违章行为的举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
2024.06.27 28 -
人身权益遭到侵害如何赔偿
人身权益遭到侵害应该按侵权人对被害人实际造成的伤害进行赔偿,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2021.04.04 126 -
食品摊贩合法权益遭受执法人员侵害,应当该如何维权
食品摊贩合法权益遭受执法人员侵害的,可以向经营所在地城市管理执法主管部门投诉处理城市管理执法主管部门不予受理的,可以行政部门不履行法定职责为由提起行政诉讼。《城市管理执法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城市管理执法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
2024.05.14 33
-
如何保障隐名股东权益遭侵犯
隐名股东权益保护的问题,我国现行的《公司法》中并没有条文对此进行明确的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隐名股东的情形又大量存在。湖南楚章律师事务所许小军解析说,唯有最高人民法院的《公司法解释(三)》规定,“有
2022-07-16 15,340 -
如何应对被侵害的权益
若遭受他人暴力侵犯,应立即寻求警方协助,并通知施暴方承担相应的人身伤害赔偿责任。受害者有权向对方索取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在内的一系列相关费用。若对方拒绝赔偿或双方在赔偿金额上未
2024-11-05 15,340 -
如何应对降价侵犯消费者权益?
降价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可以先与经营者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报消费者协会调解,也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调解不成的,可以向相关人民法院起诉维权。 【相关延伸】 问: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有哪些?
2022-12-01 15,340 -
对于侵犯教师权益的行为,应如何处理?侵犯教师权益的行为如何处罚
《教育法》明文规定:“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第4条)《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对此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教师应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享有合法的权益,任何侵犯教师权益的行
2022-02-08 15,340
-
01:07
侵犯隐私权如何起诉侵犯隐私权起诉,只要有明确的被告,那么就可以直接以侵权之诉起诉。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
1,967 2022.04.17 -
00:58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如何处理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处理办法如下: 1、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2、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
1,728 2022.09.06 -
01:27
侵犯著作权罪如何处罚根据《刑法》的规定,侵犯著作权罪的处罚标准为: 行为人以盈利为目的,有以下侵犯著作权情况之一,违法所得金额较大、或导致其他严重情节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作罚金处罚;涉嫌违法所得金额巨大、或导致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2,65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