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混同法律在哪颁布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债务混合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属于一人,导致合同关系和其他债务关系消灭的事实。 法律规定,债权债务归一人的,债权债务终止,损害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混合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概括承受能力 概括承受是混合的主要原因。 (1)企业合并,合并前两个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因合并后的企业而被消灭。 (2)债权人继承债务人,如父亲向儿子借钱后死亡,儿子继承父亲的债权和债务。 (3)债务人继承债权人子向父亲借钱后,父亲去世,儿子继承了父亲的财产。 (4)第三人继承债权人和债务人,如儿子甲向父亲乙借款后,因事故两人同时死亡,由甲的儿子丙继承其财产。 二、具体承受能力 主要包括: (1)债务人受让债权人的债权,如债权人甲与债务人乙签订合同后,甲将合同权利转让给乙。 (2)债权人承担债务人的债务。比如甲乙双方签订合同后,债务人乙的债务转移给债权人甲。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六条,债权和债务同归于一人的,债权债务终止,但是损害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2、10月17日,全国人大会常委会通过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3、10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4、10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国旗法、国徽法的决定》,决定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债权债务混同有下列法律后果:债权债务终止,但是损害第三人利益的除外;以及当事人需遵循诚信等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旧物回收等义务。
-
债权债务混同有哪些法律后果
债权债务混同,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终止。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履行; (二)债务相互抵销; (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四)债权人免除债务; (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六
2021.02.12 101 -
反恐主义法在哪年颁布
反恐主义法于2015年12月27日发布,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依法取缔恐怖活动组织,对任何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恐怖活动,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为恐怖活动提供帮助的
2020.08.01 559 -
-
债务重组准则颁布的后果有哪些
主要是:某些上市公司利用同母公司之间的关联方交易借债务重组业务操纵利润。因此,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决策有用性,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新准则对原准则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近年来,由于企业间竞争加剧,债务
2022-07-16 15,340 -
XX法哪一年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1986年12月2日通过,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版本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关
2022-06-28 15,340 -
哪一年颁布宪法
宪法于1954年颁布。中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份宪法文件是1949年9月制定的中国共同政治协商会议纲领。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
2021-12-29 15,340 -
法律颁布后多久生效
法律都是通过全国人大通过后颁布,但多数法律在颁布后过一段时间才施行,意在上让大家事先了解和知晓,颁布和生效时间不一致,也有个别的法律自颁布之日起施行,也就颁布之日起就生效,如《反分裂国家法》由中华人民
2022-03-12 15,340
-
00:56
中国教师法哪年颁布中国教师法1993年颁布的。具体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93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这部法律的基本精神就是用法律
6,900 2022.04.17 -
00:47
教师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教师法是在1993年10月31日颁布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
10,403 2022.04.17 -
00:57
中国共青团团徽是哪一年颁布的中国共青团团徽是1959颁布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象征和标志,1959年5月4日,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颁布。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的内容为团旗、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写有“中国共青团”五字的绶
13,60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