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是否能反诉,最新的规定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仲裁满足以下条件的,可以反诉:由仲裁本诉的被诉人或诉讼本诉的被告分别向仲裁本诉的申诉人或诉讼本诉的原告提起;在案件受理后,庭审辩论结束前提起;诉讼的反诉必须以仲裁的反诉为前提,如果仲裁时未及时提起反诉的,诉讼的反诉将不被受理;其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仲裁可以反诉。劳动仲争议仲裁反诉是指在已经开始的劳动仲裁或诉讼程序中,仲裁被诉人向仲裁申诉人或诉讼被告向本诉原告提出的,目的在于抵销或吞并本诉申诉人仲裁请求或本诉原告诉讼请求的一种独立的反请求。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反诉的条件: (1)、必须是由仲裁本诉的被诉人或诉讼本诉的被告分别向仲裁本诉的申诉人或诉讼本诉的原告提起,主体要合格、准确。 (2)、必须是在案件受理后,庭审辩论结束前提起,庭审辩论结束后提起的,仲裁庭或法庭应告知提起人另案起诉。 (3)、必须是在时效内提起,仲裁时效为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诉讼时效为争议发生之日起2年,超过时效提出的反诉将被不予受理或驳回。 (4)、诉讼的反诉必须以仲裁的反诉为前提,如果仲裁时未及时提起反诉的,诉讼的反诉将不被受理。 (5)、必须向仲裁庭或法庭递交仲裁反诉书或诉讼反诉书,写明反诉人、被反诉人的姓名或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并写明反诉的具体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并附相关证据材料。
劳动仲裁能反诉,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由仲裁本诉的被诉人或诉讼本诉的被告分别向仲裁本诉的申诉人或诉讼本诉的原告提起;在案件受理后,庭审辩论结束前提起;诉讼的反诉必须以仲裁的反诉为前提,如果仲裁时未及时提起反诉的,诉讼的反诉将不被受理;其他。
-
劳动争议仲裁能否反诉
劳动争议仲裁能反诉。劳动仲争议仲裁反诉是指在已经开始的劳动仲裁或诉讼程序中,仲裁被诉人向仲裁申诉人或诉讼被告向本诉原告提出的,目的在于抵销或吞并本诉申诉人仲裁请求或本诉原告诉讼请求的一种独立的反请求。
2020.08.30 582 -
劳动仲裁能反诉吗?
劳动仲裁能反诉。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2020.04.10 160
-
劳动仲裁是否能反诉的
劳动仲裁满足以下条件的,可以反诉:由仲裁本诉的被诉人或诉讼本诉的被告分别向仲裁本诉的申诉人或诉讼本诉的原告提起;在案件受理后,庭审辩论结束前提起;诉讼的反诉必须以仲裁的反诉为前提,如果仲裁时未及时提起
2022-06-26 15,340 -
劳动仲裁能否反诉?
劳动仲裁可以反诉,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仲裁诉讼的被告或诉讼的被告分别向仲裁诉讼的申诉人或诉讼的原告提起;案件受理后,在审判辩论结束前提起;诉讼的反诉必须以仲裁的反诉为前提。仲裁不及时反诉的,不予受理;
2021-12-24 15,340 -
劳动仲裁单位反诉规定是什么
根据劳动争议仲裁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公司)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时间内提起诉讼或者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即本提问中所说的“劳动仲裁单位反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十七条下
2022-06-29 15,340 -
劳动仲裁诉讼的反诉是什么
劳动仲裁诉讼的反诉是指在已经开始的劳动仲裁或诉讼程序中,仲裁被诉人向仲裁申诉人或诉讼被告向本诉原告提出的,目的在于抵消或吞并本诉申诉人仲裁请求或本诉原告诉讼请求的一种独立的反请求。劳动仲裁诉讼的反诉具
2022-02-14 15,340
-
01:37
什么是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全称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换句话来说,也就是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其适用范围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所列举的各种具体劳动关系争议中。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
5,504 2022.04.17 -
01:31
什么是仲裁?仲裁和诉讼的区别是什么?
仲裁是指纠纷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专设机构审理,并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和方式。仲裁机构仲裁的纠纷,包括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有仲裁协议;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
3,804 2022.04.17 -
01:14
虚假诉讼罪的最新规定是什么
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关于虚假诉讼罪的最新规定:凡是以虚构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并涉嫌妨害到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或者管制,并予以罚金处罚;导致严重的情节,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28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