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没领证,有小孩,抚养费应该给男方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因为男女双方并没有领取结婚证,所以在法律上男女双方并不存在婚姻关系,只是普通的恋爱同居关系,也就是说男女双方不存在离婚的说法。男女双方现在想分开就可以直接分开,与谁结婚也是自由的,不会因为男女双方办过酒席或者举行过婚礼仪式就认定法律上的婚姻关系。 针对另一方不支付小孩抚养费的情形,双方可以先行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抚养小孩的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同时还可以根据抚养情况适当的要求增加小孩的抚养费。 因为男女双方并没有领取结婚证,所以在法律上男女双方并不存在婚姻关系,只是普通的恋爱同居关系,也就是说男女双方不存在离婚的说法。男女双方现在想分开就可以直接分开,想和谁结婚就和谁结婚,法律不会因为男女双方在老家摆过酒席就认定男女双方结婚了。如果不能协商解决孩子和财产问题,可以就这部分向法院提起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没领结婚证小孩归谁抚养的标准:哺乳期子女由母亲抚养;一方患有疾病,子女由另一方抚养;法院根据更有利于子女的原则判决;尊重八岁以上子女的意见。
没结婚证男方不给孩子抚养费的处理方式:首先应该对其进行催告;催告仍不支付抚养费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下达生效判决书后,仍不支付抚养费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
没领结婚证孩子该给谁抚养费
1、两周岁以下一般由女方取得抚养权。 对于两周岁以下的非婚生子女,考虑到其尚处于哺乳期或者更需要母亲的照顾,所以两周岁以下的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权一般归属于母亲。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院也可以判决孩子随父方生活: (
2021.02.07 165 -
我们没领结婚证现在有了小孩离婚男方应付抚养费吗
如果双方没有结婚证就不是夫妻关系,在法律上是不需要离婚的。 根据法律规定,只要是亲生子女,在双方分开(离婚、分手)时,不直接抚养一方,都是应支付抚养费的。
2021.01.14 137 -
没有结婚证给小孩有抚养费吗
没有结婚证需要给小孩抚养费。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所以即使是非婚生子女,不直接抚养孩子的生父或者生母也有支付未成年子女、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的法定义务。
2021.01.30 144
-
没有领结婚证有两个孩子, 有两个小孩, 要离婚, 男方应该给抚养费吗
未登记不构成婚姻关系,双方有一方离开即告解除同居关系,孩子、财产有争议可提请法院解决。男方有权退彩礼。 抚养权归属有争议的,法院将按有利于孩子成长原则确定孩子抚养权归属。但孩子未满两周岁时一般优先归母
2022-01-22 15,340 -
没领证的小孩判给谁男方给抚养费吗
没有结婚证,代表婚姻关系无效。结婚证是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签发的证明婚姻关系有效成立的法律文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可以要求其支付抚养费,父母对子女具有相同的抚养责任,分手后仍然需要支付子女抚养
2022-05-18 15,340 -
没领结婚证就要给小孩抚养费吗
没有结婚的孩子和结婚后出生的孩子享有同样的权利,没有抚养孩子的一方应该支付抚养费,抚养费一般是一方收入的20-30%。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在监护权方面,要按照那一方抚养对孩子成长有利的
2021-12-03 15,340 -
没领结婚证,小孩归女方,抚养费应该是多少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承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1)关于子女抚育费的数额的确定。首先由父母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
2021-06-10 15,340
-
00:55
离婚男方给孩子抚养费标准离婚男方给孩子抚养费标准的规定如下: 1、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需要通过给付抚养费的方式来履行抚养义务。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 2、确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综合考虑
978 2022.04.15 -
01:15
离婚应该给孩子多少抚养费离婚应该给孩子多少抚养费,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如果支付抚养费的一方有固定的收入,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给付; 2、负担两个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通常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 3、没有固定收入的,那么抚养费
8,844 2022.11.21 -
00:54
没有领结婚证孩子的抚养权归谁?没有领结婚证孩子的抚养权的归属问题如下:从婴儿的生长发育的利益考虑,夫妻离婚后,凡是正处于用母乳喂养的子女,应依法由哺乳的母亲抚养。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根据相
1,69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