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再婚生二胎的政策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据再婚生育二胎新政策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县级以上直属农林场审批,可再生育一胎子女: (1)地级以上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或者第一胎双胞胎(含多胞胎)子女均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且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2)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生育(含依法收养,下同)两个以内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 (3)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者离婚协议确定未成年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 (4)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子女,新组合家庭只有一个子女但该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且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5)夫妻双方婚前均未生育过子女,婚后经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鉴定患不孕症,依法收养子女后又怀孕的。 (6)夫妻双方为独生子女且只有一个子女的。 (7)夫妻一方在矿山井下、海洋深水下的工作岗位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且只有一个子女的。 (8)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农业人口,下同),只生育一个子女且是女孩的。
《婚姻法》第三十一条自愿离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据再婚生育二胎新政策规定,计划生育法中规定,再婚夫妻要少于两个孩子才可以再生。如果双方再婚,符合以下任意条件的可以生育二胎:再婚夫妻双方只有一个孩子的;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再婚前已经生育一个子女;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再婚前丧偶并已生育两个子女的。
-
再婚生育二胎有什么新政策
申请二胎生育指标的条件: 1、夫妻双方均系独生子女的; 2、第一个孩子经市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小组鉴定诊断结论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3、夫妻一方患不孕不育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妊娠的; 4、再婚夫妻一方
2020.06.30 231 -
再婚生育二胎有什么新政策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夫妻再婚,夫妻一方患有不孕不育症,可以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再婚的夫妻一方只生育了一个子女,而另一方未生育、也没有收养子女的,都可以生二胎。经过审核批准后,再生育子女的,除了抱养之
2021.03.29 629
-
离婚再婚生育二胎有哪些政策
(1)地级以上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或者第一胎双胞胎(含多胞胎)子女均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且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2)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生育(含依法收养,下同
2022-05-20 15,340 -
问离婚再婚生育二胎政策有哪些
夫妻双方离婚时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对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如果不能够达成合意的还可以到法院进行诉讼离婚。离婚再婚生育二胎的条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
2022-03-28 15,340 -
再婚生育二胎有哪些政策
这一提问,估计你没搞清什么叫“再婚生育二胎”。假如说,夫妻再婚前一方生过两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如果再批准生育一胎,你知道这叫第几胎吗?估计你不能准确地说出来吧。由于再婚夫妻在再婚前的生育状况各有不
2022-04-06 15,340 -
二胎政策再婚生育得有哪些政策
再婚生育二胎政策,计划生育法有规定,再婚夫妻要少于两个孩子才可以再生。第十五条夫妻双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要求再生育一个子女: (一)经设区的市、自治州或者省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确定的病
2022-05-01 15,340
-
01:22
二胎政策有哪些
二胎政策有哪些 依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相关规定,2015年10月国家本着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相关问题,决定开放国家二胎政策。国家为了鼓励生二胎,颁布了一系列的二胎政策,分别是: 1、在职工作的女性可以延长产假,
2,255 2021.03.24 -
01:02
二胎有什么奖励政策
二胎有的奖励政策,一般有以下的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1、二胎的产假是98天,包含所有的节假日,不能扣除; 2、生育津贴即产假工资的计发基数:为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缴费工资; 3、对于符合政策的二孩,享受的生育保险所有待遇和一孩是
11,558 2022.05.11 -
01:00
二胎政策正式启动时间
二胎政策的正式启动时间是:从2016年1月1日起开放的。201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将于2016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满足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
7,26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