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可以撤销离婚协议吗,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债权人不可以撤销离婚协议。有权撤销离婚协议的只能是离婚当事人。且只有当事人能提供证据证明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才有权主张撤销财产分割部分内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六十九条 当事人达成的以协议离婚或者到人民法院调解离婚为条件的财产以及债务处理协议,如果双方离婚未成,一方在离婚诉讼中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财产以及债务处理协议没有生效,并根据实际情况依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和第一千零八十九条的规定判决。 当事人依照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签订的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的条款,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登记离婚后当事人因履行上述协议发生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七十条 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后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债权人可以撤销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协议。债权人对经过民政机关审查的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约定,可以依法行使撤销权。 离婚登记虽然属于行政机关对于婚姻关系协议解除的确认,但双方在离婚协议书中关于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的约定仍然属于平等主体意思自治的范畴,是普通的民事协议。行政登记机关在离婚登记时,对夫妻双方关于财产分割等问题的协议是否侵犯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并未进行实质性审查。 该协议对财产分割的内容侵犯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合法权益,经利害关系人申请,法院应当判决予以撤销。
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债权人可行使撤销权的条件是: 1、债权人与债务人之前存在有效的债权债务关系; 2、债务人对其财产或者财产权益进行了不合理的处分; 3、债务人的行为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 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
债权人可以撤销协议离婚吗
债权人不可以撤销离婚协议。有权撤销离婚协议的只能是离婚当事人。且只有当事人能提供证据证明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才有权主张撤销财产分割部分内容。
2021.03.06 122
-
债权人可以撤销离婚协议吗
债权人可以撤销经过民政机关审查的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约定,不能撤销离婚协议。离婚协议是双方当事人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而达成的协议或者意见。根据《民法典》第
2022-06-05 15,340 -
债权人可以撤销离婚协议吗?
债权人可以撤销离婚协议,但是行使撤销权的只能是对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部分的约定,对夫妻婚姻关系的部分在经过婚姻登记机关登记之后,无权干预。
2022-06-07 15,340 -
离婚协议上债权人可以撤销吗
债权人对经过民政机关审查的离婚协议可以行使撤销权,但仅限于该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部分的约定。离婚登记虽然属于行政机关对于婚姻关系协议解除的确认,但双方在离婚协议书中关于财产分割的约定仍然属于平等主体意思
2022-11-15 15,340 -
债权人可以撤销离婚协议么
债权人可以撤销离婚协议,但是行使撤销权的只能是对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部分的约定,对夫妻婚姻关系的部分在经过婚姻登记机关登记之后,无权干预。
2022-06-09 15,340
-
01:13
离婚协议可以撤销吗
《民法典》新增“协议离婚冷静期”,是专门为协议离婚而设置的,满足一定的要求即可撤回离婚登记申请,也就是说离婚协议可以撤销。该条款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当事人的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30日以内,任何一方当事人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撤
2,016 2022.04.17 -
00:51
离婚协议赠与的房产如何撤销
离婚协议赠与房产的赠与人,可以在所赠与的财产的所有权转移之前,行使撤销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1、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2、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1,415 2022.04.15 -
01:05
债权债务双方抵销协议如何抵销
对于债权债务,双方想要抵销的话,可以签订书面的抵销协议,而根据抵销种类的不同,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方式:1、如果是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八条的规定,行使法定抵销权的话,就不需要签订书面的合同,但是需要通知对方;2、如果是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
520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