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故意伤人致人死亡,被判无期,最少做多少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因为故意伤害导致他人死亡,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服刑时间要看是否有被减刑;二、根据法律规定,在有减刑的情况下,不能少于十三年三、
《刑事诉讼法》(2012修正)第七十八条【减刑条件与限度】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故意伤害致死的判刑标准,要根据案件具体的情况来进一步的确定,不是每个犯罪嫌疑人都会判一样的刑罚。法律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故意伤人致人死亡判刑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同时还需要承担对受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如果能积极赔偿得到受害人谅解的,可作为法定酌情从轻减轻判决的情节。
-
故意伤害致被害人死亡判多少年
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根据《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0.06.30 159 -
故意伤人死亡最多判多少年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被告人有自首情节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20.11.18 126
-
故意伤人致人死亡被判多少年
如果存在自首和赔偿情节,如果能够取得被害人家属书面谅解。在没有减轻处罚情节的基础上,可以争取到最低刑十年有期徒刑
2022-08-02 15,340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最多判多少年?
被告人已经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如果有杀人的故意应当构成故意杀人罪,这要看公安人员如何做证据了。故意伤害致人死亡:1、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
2022-04-05 15,340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最轻判多少年
根据具体情况,故意伤害致死一般最少判有期徒刑十年,但是还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
2022-05-26 15,340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最高判多少年
最高可判死刑。《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
2022-05-19 15,340
-
01:12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判多少年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属于结果加重犯,行为人对伤害持故意心态,对致人死亡有故意或过失心态; 2、司法实践中,故意伤害致一人死亡,可以在10年到15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每增加
13,776 2022.10.22 -
01:14
故意杀人致死判多少年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除本人以外的其他人生命的行为,是刑法规定的一种最严重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该罪其所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该罪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关于故意杀人罪的处罚,刑法规定了两档刑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
1,745 2022.04.15 -
01:14
故意杀人致死罪判多少年
故意杀人的判刑要综合全案判断,故意杀人表现为非法剥夺他生命的行为,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社会影响恶劣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故意杀人罪的量刑,要综合全案事实证据分析,看是否属于正当防卫,或者有无自首
1,59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