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合同中劳动者违约时,怎么起诉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众所周知,合同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的责任。建设工程合同一般涉案金额较大,当事人承担责任往往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不少人会通过诉讼手段进行。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适用法律的解释》,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以施工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因此,施工合同引起的纠纷应当向施工行为地基层法院提起诉讼。合同违约起诉的一般流程:1、首先准备起诉书,各种证据材料,包括合同和证明对方违约事实的证据;2、各种材料准备好后,到管辖地法院立案厅立案;3、立案后法院程序如下:立案-庭前调解-庭审(开庭、法庭调查、质证、辩论、最终陈述、休庭)等待判决,最终申请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以施工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引起的纠纷应向施工行为地的基层法院提起诉讼。 合同违约起诉的一般流程: 1、首先要准备起诉状,各项证据材料,包括合同及证明对方违约事实的证据; 2、各项材料准备好以后,到管辖地法院立案厅立案就行了; 3、立案后法院程序如下:立案-庭前调解-庭审(开庭、法庭调查、质证、辩论、最后陈述、休庭),开完庭后便等待领取判决,最后申请执行。
-
劳动合同履行中劳动者违约还有工资吗
有工资。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可以扣除工资,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工资。
2020.05.17 537 -
工程合同违约应该如何起诉呢
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引起的纠纷应向施工行为地的基层法院提起诉讼。 合同违约起诉的一般流程: 1、首先要准备起诉状,各项证据材料,包括合同及证明对方违约事实的证据; 2、各项材料准备好以后,到管辖地法院立案厅立案就行了; 3、立案后法院程序如下
2020.04.27 160 -
在劳动合同中出现劳动者违约责任怎么办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或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除此之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的,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
2020.04.02 120
-
工程合同违约怎么起诉
工程合同违约后,当事人要求起诉的,首先由起诉一方写好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起诉状副本,然后准备好相关的证据材料,到被告住所地或者工程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起诉。施工行为地为工程合同的合同履行地。《民
2022-05-12 15,340 -
劳动合同中的劳动者违约怎么赔偿?
按实际情况,公司违约符合法律规定情形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另外,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劳动者才有权要求公司违约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
2022-03-29 15,340 -
劳动者提起解除劳动合同违约金是多少,劳动者违约金怎么算
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是合法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约定服务期的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一)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二)劳动者严
2022-07-15 15,340 -
劳动合同中能约定劳动者违约金吗
不能这样约定,《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
2022-01-09 15,340
-
01:20
合同违约起诉流程合同违约起诉流程为: 1、因合同违约提起的诉讼,可以到被告所在的法院或者合同履行地的法院起诉,如果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管辖法院,也可以到所约定的管辖法院起诉。 2、起诉方需要事先准备起诉状,起诉状中应当写明原被告的身份信息,如真实姓名、
1,807 2022.04.15 -
01:06
怎么起诉合同违约在合同中,若当事人一方没有履行合同的义务,或者是履行合同义务与约定不一致的,就要承担继续履行的责任、或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适当的损失。在一方出现违约的情况下,守约方通常会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起诉合同违约时,一般包括以下
2,283 2022.04.17 -
01:05
合同违约怎么起诉合同违约起诉流程为: 1、因合同违约提起的诉讼,可以到被告所在的法院或者合同履行地的法院起诉,如果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管辖法院,也可以到所约定的管辖法院起诉。 2、起诉方需要事先准备起诉状,起诉状中应当写明原被告的身份信息,如真实姓名、
5,46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