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假烟罪立案条件是怎样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卖假烟属于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应当立案: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 3、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含有超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 2、不含所标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贻误诊治的; 3、缺乏所标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的; 4、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可能造成贻误诊治的; 5、其他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形。
卖假烟属于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应当立案: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 3、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
-
销售假烟罪立案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呢
卖假烟属于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应当立案: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 3、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
2020.07.30 107 -
销售假烟罪立案起诉时需要什么条件
刑法没有销售假烟罪,销售假烟构成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销售假烟金额五万元以上的、尚未销售但是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都需要立案追诉。
2020.04.18 108 -
销售假药罪立案条件是什么?
销售假药罪立案条件为: 1、含有超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 2、不含所标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贻误诊治的; 3、缺乏所标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的; 4、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可能造成贻误诊治的; 5、其他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或者
2020.09.09 120
-
销售假烟罪的立案条件有哪些
卖假烟属于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应当立案: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 3、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
2022-12-02 15,340 -
销售假烟罪立案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呢
卖假烟属于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应当立案: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 3、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
2022-11-15 15,340 -
销售假药罪立案条件是什么
销售假药罪的立案条件是: 1、不含所标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贻误诊治的; 2、缺乏所标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的; 3、含有超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 4、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可能造成贻误
2022-11-23 15,340 -
生产销售假药罪的立案条件
的立案标准:生产、销售的假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 1.含有超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 2.不含所标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贻误诊治的; 3.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可能造成贻误诊治的;
2022-08-24 15,340
-
00:39
销售劣药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销售劣药,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造成人员轻伤、重伤或者死亡的。(二)其他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形。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
1,061 2022.04.17 -
00:52
失火罪立案条件是怎样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如果过失引起火灾,并且具备以下条件的,应当立案处罚。条件一:过失引起的火灾导致一人以上死亡,或者超过三人重伤。条件二:过失引起的火灾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条件三:过失引
1,406 2022.04.17 -
01:12
生产、销售假药罪立案标准
生产、销售假药罪,指的是生产者或者是销售商,违反了国家药品管理规范,生产或者销售假药,足以危害到人体健康的行为。本罪侵犯客体,主要为复杂客体,它既侵犯了国家对药品的管理要求,又侵犯了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其犯罪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
1,71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