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款诉讼时效过了怎么办啊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可以拿出时效中断的证据。承包商可以采取书面发函(对方一定要签收或采取挂号信等形式证明已送达)、向清欠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投诉(一定要有书面记录)、与发包方补充协议或签订还款协议等办法,使诉讼时效中断。 另外,总结下来还有一些恢复时效的办法: 1、录音催讨法:有一个工程尾款几十万元拖欠长达10年未还。施工方利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允许的方式,采用电话录音、录像,取得了时效中断的视听证据。通话主要内容应包含:一是对方欠款数额;二是施工方自何时以来一直在主张债权;三是何时归还欠款。 2、银行转账法:如某工程业主拖欠几十万元工程款,多年来业主以各种借口推拖不还,也不作对账记录,致使债权超过了诉讼时效期。为了获得证据,施工方可以确立了首先派人去对方单位清欠,对方能给多少就要多少,但是不拿现金,要求从银行走汇票,想方设法恢复诉讼时效。 3、协商对账法:双方重新签订的联系单、对账单是有效清欠证据。 4、故意主张法:若欠款金额为4万,已超过3年时效。施工方以特快专递方式致函业主,故意要求清偿8万元欠款。有时债务方觉得冤枉,回函只承认其中的4万元。这样复函就是施工方胜诉的证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工程款诉讼时效过了,当事人可以收集证据证明诉讼时效中断,然后就可以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我国法律规定,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可以从以下2方面维权。如下:1、查找诉讼时效是否中断,重新计算的情况。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仲裁,和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时,诉讼时效中断;2、超过诉讼时效的,尽量友好协商,促进当事人双方就原借条、欠条达成还款协议。
-
工程款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工程款过了诉讼时效的,当事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维权: 1、可以查找是否存在诉讼时效中断,重新计算的情形。 2、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尽量考虑通过友好协商,促进当事人双方就原借条、欠条达成还款协议。
2021.02.21 177 -
工程款超过诉讼时效了怎么办
工程款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人仍然可以向被告居住地的管辖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般情况下,工程款的诉讼时效期限通常是3年。工程款超过诉讼时效的,仍然可以起诉债务人,但是合法权利已经不会再受人民法院的保护。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人在追诉债款的时候,就
2022.04.15 557
-
工程款诉讼时效过了怎么办
如果你的一直提出要求还债,你的诉讼时效还没有到期,建设尽快起诉。 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
2022-05-09 15,340 -
工程款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工程款过了诉讼时效,当事人最好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促进当事人双方就原借条、欠条达成还款协议。同时,可以继续向法院起诉或者查找是否存在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
2021-08-15 15,340 -
工程款已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1、可以查找是否存在诉讼时效中断,重新计算的情形。《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五条又规定了有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
2021-06-30 15,340 -
工程款超过了诉讼时效该怎么办
各承包商可以采取书面发函(对方一定要签收或采取挂号信等形式证明已送达)、向清欠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投诉(一定要有书面记录)、与发包方补充协议或签订还款协议等办法,使诉讼时效中断。 另外,总结下来还有一些
2021-07-02 15,340
-
01:04
工程款纠纷诉讼时效
工程款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工程款通常包含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施工管理费、现场经费、税金等。工程款纠纷通常是指,开发商未按照合同约定或结算报告支付工程款所导致的纠纷。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工程欠款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自债权人知道债务人拖欠
2,123 2022.04.15 -
01:03
债务超过诉讼时效了怎么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普通债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三年届满之后,债权人将丧失胜诉权,但是发生诉讼时效中止或者中断的除外。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并不意味着债权人将丧失债权,而是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债权人仍然有权就该债
1,806 2022.04.17 -
01:07
借条诉讼时效过了三年怎么办
对于债务人来说,借条的诉讼时效过了三年,债务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主张时效抗辩,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对于债权人来说,借条的诉讼时效过了三年,可以采取的应对方法具体如下: 1、寻找中断时效的有关证据。可以尝试寻找在诉讼时效内向债务人提出过履行
9,749 202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