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后全责我要垫付修车费可以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律没有规定全责方必须垫付修车费,但对于需要抢救的,抢救费用一般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内支付,其他费用可以协商支付,不能协商的只能通过诉讼解决。《交通法》第二十八条: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被保险人应当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保险金。保险公司应当自收到赔偿申请之日起1日内书面告知被保险人需要向保险公司提供的与赔偿相关的证明和材料。第二十九条:保险公司应当自收到被保险人提供的证明和材料之日起5日内核实是否属于保险责任,并将结果通知被保险人;不属于保险责任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属于保险责任的,应当在与被保险人达成赔偿保险费协议后10日内赔偿保险费。
《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 保险公司收到赔偿保险金的请求和相关证明、资料后,应当及时做出核定;情形复杂的,应当在30日内作出核定,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保险公司应当将核定结果通知旅行社以及受害的旅游者、导游、领队人员;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旅行社达成赔偿保险金的协议后10日内,履行赔偿保险金义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通事故发生后,交警队认定你方全责的,那么就对方的车辆损失你方是需要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如果车辆有投保第三者责任险,那么责任将由保险公司承担,可以拒绝垫付任何费用,让对方自行垫付。或者垫付费用后,直接找投保的保险公司理赔。
-
交通事故无责方修车费谁垫付?
两车相刮,肇事方全责,修车费的处理可以双方协商。一般来说,有以下方式: 1、肇事者垫付相关费用; 2、自行修理支付相关费用,再由肇事者赔偿; 3、在肇事方保险公司指定的修理厂修车,由保险公司直接与修理厂结算。保险赔偿规定如下: 1、保险人对
2020.09.14 345 -
交通事故无责方修车费谁垫付
两车相刮,肇事方全责,修车费的处理可以双方协商。一般来说,有以下方式: 1、肇事者垫付相关费用; 2、自行修理支付相关费用,再由肇事者赔偿; 3、在肇事方保险公司指定的修理厂修车,由保险公司直接与修理厂结算。保险赔偿规定如下: 1、保险人对
2020.07.10 878 -
交通事故全责医药费要垫付吗
交通事故肇事方应该是要出医疗费的,如果肇事方不付的话,可以自己先垫付医疗费,事后再通过打官司等办法来要求对方赔偿医药费以及其他赔偿金。法律未规定肇事方有先行垫付的义务。交警不会确定赔偿金额,不会强迫肇事方垫付,只能组织双方调解,调解的基本原
2020.01.09 259
-
交通事故全责方要垫付维修费吗
交通事故发生后,交警队认定你方全责的,那么就对方的车辆损失你方是需要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 如果你车辆有投保第三者责任险,那么你的责任将由保险公司承担,你可以拒绝垫付任何费用,让对方自行垫付。或者你垫付
2022-08-11 15,340 -
交通事故我全责要垫付吗
没有责任的,就不要垫付。建议及时报警处理,由交警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如果对事故认定书不服,可在认定书送达后三日内向其上一级交警部门提出
2022-03-20 15,340 -
交通事故需要垫付医疗费用吗,我全责?
处理交通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七十六条及《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可能涉及医疗费、鉴定费、伤残赔偿金、营养费、误工费、交通费、精神损害抚慰金、伤残器具辅助费等许多项目。这
2022-07-22 15,340 -
交通事故对方全责后可以不垫付吗
交警和保险公司出现场,交警划分责任,保险公司评估定损,然后交警让你们签订事故责任认定书和双方协商的协议,然后你自己掏钱修车,拿到发票联系对方到交警队处理,对方把钱给你,你们在交警队的处理结果上签字!你
2022-04-21 15,340
-
01:12
交通事故我全责怎么赔
如发生交通事故经交通部门认定需要承担全部赔偿责任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具体赔偿要求如下: 1、如果车辆投保了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先由保险公司在承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不足部分由全责一方继续赔偿; 2、保险公司及全责方需赔偿医疗费、误工费、住
15,926 2022.10.05 -
01:30
全责垫付需要注意什么
一般在发生交通事故,承担全部责任的一方,都会承担受伤者的医药费,在全责垫付时一般会有一个预付凭证一定要垫付人自己拿着,然后在办理出院手续时,注意把相关住院费用清单以及医药费发票将由全责垫付的一方进行收管,如果当事人再次到医院进行复查或者就诊
788 2022.04.17 -
01:12
交通事故我全责对方死亡判几年
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造成了对方死亡的结果,并且对该起交通事故负有全责,此种情况下,行为人就触犯了交通肇事罪,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是,具体会被处何种刑罚以及多少刑期,还是需要结合具体的犯罪情节严重程度来判断。 《刑法》第一百
950 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