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用曾用名或别名写借钱算诈骗行为吗

用曾用名或别名写借钱算诈骗行为吗

2022-10-19 09:19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安徽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10-19回复

专业分析:

不属于诈骗。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账,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还有些打借条之后伪造还款收条的,诈称已经还款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诈骗罪属于侵犯公民财产类型的犯罪,是我国严厉打击的一种犯罪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用假名字借钱不还属于诈骗,如果名字都是假的且拒不归还借款,则有可能会被认定为采用了欺诈的手段,非法占有为目的,涉嫌诈骗罪。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用假名字借钱不还算诈骗,如果名字都是假的且拒不归还借款,则有可能会被认定为采用了欺诈的手段,非法占有为目的,涉嫌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律师普法更多>>
  • 姓名与曾用名的区别
    姓名与曾用名的区别

    姓名就是登记为常用的姓名,如身份证上的姓名。曾用名就是曾经使用的姓名,多见于因为其他原因改姓名,但是因为成年人常用的名字无法修改,而又需要使用其他名字的情况。

    2021.04.02 2,551
  • 曾用名可以用吗
    曾用名可以用吗

    1、对个人来说,曾用名指本人在读书和工作期间曾经使用过的名字。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改名了,之前的名字就是曾用名。 2、中国公民常住人口登记表、居民户口薄上登载的“曾用名”项目和户口迁移证上登载的“别名”项目均应填写为公民过去在户口登记机关申报登

    2021.02.15 3,446
  • 曾用名和现用名都可以用吗
    曾用名和现用名都可以用吗

    正常情况下,只能使用现用名。另外,申请现用名和曾用名互换应当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2020.06.04 1,283
专业问答更多>>
  • 借条用假名算诈骗吗

    欠条用的是假名算诈骗。用假名说明在借钱时已有不还钱的意图。属于当然的欺诈行为。应该尽快报案,防止他逃脱!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这种

    2022-07-23 15,340
  • 借名买房算诈骗行为吗

    借名买房是否属于诈骗看情况: 一、如果借名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借名买房,骗取出名人的财产的,则属于诈骗。 二、不符合上述情况的,借名买房不算诈骗。

    2022-07-06 15,340
  • 借款合同名字写的借钱人名字算诈骗吗

    在借款合同上签别人的名字,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欺诈的意图和非法占有的目的,就是欺诈。如果诈骗金额超过2万元,可构成合同诈骗罪,公安机关应当追诉。

    2021-11-06 15,340
  • 社保卡名字写曾用名

    社保卡的名字是曾用名的需要先进行姓名变更才可以继续正常使用社保卡,提供本人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加盖户籍专用章的变更证明之后再变更社保卡上的名字。

    2022-10-1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借钱用于赌博算诈骗吗 01:11
    借钱用于赌博算诈骗吗

    借钱用于赌博是否算诈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有可能构成诈骗罪,也有可能构成赌博罪。 需要看对方是否是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果其一开始就不准备还钱,想骗钱的,则构成诈骗罪,如果不是或者没有证据证明,则只能按民事争议处理,受害人可以起诉对方

    1,702 2022.04.15
  • 户口本加曾用名最简单的方法 00:55
    户口本加曾用名最简单的方法

    户口本加曾用名最简单的方法:本人提出申请,凭相关有效证明,如单位人事部门档案记载,就读学校原始学籍档案记载等,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申请办理。经责任区民警调查核实后,才予以上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曾用名对个人来说,指本人在读书和工作期间曾经

    9,845 2022.04.17
  • 以谈男女朋友借钱不还属于诈骗行为吗 00:54
    以谈男女朋友借钱不还属于诈骗行为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基于错误的认识交付财物,使行为人因此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另外,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达到三千元的,即达到刑事立案标准,

    5,773 2022.04.15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