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非法票据承兑责任怎么量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刑法》第一百八十九条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第四十五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违法票据承兑罪的量刑是: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单位犯该罪的,则对单位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对违法票据承兑罪的量刑: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本罪是指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保证,造成金融机构重大损失的行为。
-
对违法票据承兑罪刑事责任应该怎么承担
票据承兑罪的量刑标准为: 1、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位犯该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
2021.04.24 92 -
对违法票据承兑罪刑事责任应该怎么承担?
对违法票据承兑罪刑事责任应该这样承担: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应当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应当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0.05.27 98 -
对违法票据承兑罪既遂怎么量刑?
对违法票据承兑罪既遂的量刑是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述的
2020.12.04 97
-
票据承兑责任保证罪怎么量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八十九条【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2023-04-29 15,340 -
对违法票据承兑罪怎么量刑
构成对违法票据承兑罪的,行为人会被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如果犯罪行为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如果是单位犯罪的,会对单位判处罚金,然后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
2023-08-12 15,340 -
对于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人怎样量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八十九条【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2022-11-12 15,340 -
对于违法票据承兑罪会追究什么刑事责任
对违法票据承兑罪会被追究的刑事责任是: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单位犯该罪的,对单位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
2023-08-20 15,340
-
01:06
倒卖承兑汇票犯法吗
票据诈骗是严重犯罪行为,虽然刑法修正案取消了票据诈骗的死刑,但情节严重的仍然可以判无期徒刑。除了商业银行外,任何人不得从事票据贴现活动。持有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如果需要资金,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贴现,其贴现利率远低于私下买卖的利率。在现
2,764 2022.04.15 -
01:24
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的区别
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主要有下面几点区别: 1、两者的承兑人不同。商业承兑汇票的承兑人是银行以外的付款人;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人是银行。 2、出票与承兑方式不同。商业承兑汇票即可以由付款人签发并承兑,也可以在收款人签发后由付款人承兑。相比
11,959 2022.11.21 -
01:10
票据诈骗怎么定罪量刑
票据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明知是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而使用的行为。票据诈骗罪还包括了:冒用他人的票据,或签发空头支票、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捏造其他票据事实,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
1,07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