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开庭成员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院开庭成员:被告,审判员,陪审员,审判长,双方的辩护律师,民事案件有原告,刑事案件有公诉人。 《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第四十一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第四十二条合议庭的审判长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的,由院长或者庭长担任。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七条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但是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至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同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 人民法院审判上诉和抗诉案件,由审判员三人至五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应当是单数。 合议庭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审判长。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案件的时候,自己担任审判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法律对调解不成到开庭审理没有明确规定,只是对审限有规定。如是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法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法院开庭未成年人不能进。除非是经过法院批准的极个别的与案件当事人有关系的未成年人。凡是依法公开审判的案件,都允许群众参加旁听,但对参加旁听的人员范围以及旁听人员的行为作了限制性规定。
-
开庭当天到法院会开庭吗
如果案件比较简单的,人民法院可以当天宣判,如果比较复杂的,可以定期宣判。根据法律规定,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2020.06.14 236 -
法院开庭有晚上开庭的吗
法院在晚上也可能会开庭。一般来说,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定,都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院通知的时间为准,工作时间一般是早上9点到12点,下午2点至6点,具体开庭的时间要看案件的复杂程度,法院会送达传票给当事人。如果案件较多,周六周日也有可能安排。
2021.12.11 3,438
-
法院开庭成员组成
法院开庭成员:被告,审判员,陪审员,审判长,双方的辩护律师,民事案件有原告,刑事案件有公诉人。 《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2022-04-01 15,340 -
人民法院召开庭开庭成员组成
法院开庭成员:被告,审判员,陪审员,审判长,双方的辩护律师,民事案件有原告,刑事案件有公诉人。 《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2022-04-27 15,340 -
人民法院开庭成员组成
法院开庭成员:被告,审判员,陪审员,审判长,双方的辩护律师,民事案件有原告,刑事案件有公诉人。 《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2022-03-21 15,340 -
大召人民法院开庭成员组成
法院开庭成员:被告,审判员,陪审员,审判长,双方的辩护律师,民事案件有原告,刑事案件有公诉人。 《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2022-04-07 15,340
-
00:55
法院休庭后多久再开庭
法院开庭休庭后,多长时间在开庭,一般会让主办法官根据案件审理情况决定。目前我国的法律并没有对法院休庭的具体期限,作出明确的规定。不过法律对公诉案件需要花费的整个时限,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需要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最迟
3,336 2022.04.17 -
00:49
法院第一次开庭后多久第二次开庭
法院第一次开庭后多久开始第二次开庭,目前我国的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一般会让管辖法院的主审法官,根据工作等情况,进行考虑从而确定开庭时间,但是必须在法定的时间结案。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要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
4,617 2022.05.11 -
01:25
立案后法院需多久开庭
立案到开庭需要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根据《民事诉讼法
3,06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