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是债务人异议之诉?我应该怎么去理解?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民事执行救济中的债务人异议之诉作为研究重点,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搜集、理解、分析,概括介绍了债务人异议之诉的基础理论,探讨我国债务人异议之诉确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期对我国构建债务人异议之诉有所裨益。本文通过四个部分对债务人异议之诉进行考察研究:第一部分,是对债务人异议之诉的基础理论内容的概括介绍。首先,比较分析学理上对债务人异议之诉概念的不同理解,进而明确债务人异议之诉的概念;同时也将债务人异议之诉与其他执行救济方式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债务人异议之诉的理解。其次,是关于构建债务人异议之诉制度的正当性分析。从债务人异议之诉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入手,从强制执行基本关系切入,阐述了债务人异议之诉构建存在的空间,并结合我国关于执行异议救济方面的立法演变历程与实践中对于此类执行救济问题的需求,探讨了我国构建债务人异议之诉的基础,同时立法上对此类执行异议的初步尝试,以及理论上对于债务人异议之诉的探究,都为其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要看债务人是否留有遗产。根据法律的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其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
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其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
-
什么是债务人异议(异议)
债务人异议是指债务人可以对支付令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如果经过审查该异议成立,则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督促程序,支付令则自行失效。申请支付令的条件为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支付令可以送达债务人。
2020.05.11 175 -
债务纠纷应该去哪起诉
如果没有有效的管辖协议,债务纠纷应当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起诉。借贷双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的,以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根据《民事诉讼法
2020.08.01 91 -
债权债务纠纷应该去哪起诉
发生债务纠纷的起诉地。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第25条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
2020.05.21 117
-
什么是债务人异议之诉?我应该怎么去理解?
债务人异议之诉,是指债务人以排除执行根据的执行力为目的即债务人对于执行根据所确定的私权,主张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理由,并在执行程序结束前,请求不予执行并撤销已执行部分的诉讼。
2022-05-31 15,340 -
什么是债务人异议之诉?我应该怎样去理解?
民事执行救济中的债务人异议之诉作为研究重点,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搜集、理解、分析,概括介绍了债务人异议之诉的基础理论,探讨我国债务人异议之诉确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期对我国构建债务人异议之诉有所裨益。
2022-07-27 15,340 -
债务人提起异议应该怎么处理?解答了
债务人异议是指在督促程序中,债务人收到人民法院发出的支付令后,对债务人提起异议支付令认定的事实和证据提出不同意见,并向人民法院提出自己不应当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的行为。
2022-07-03 15,340 -
债务人异议之诉,有哪些具体内容呢?
债务人以排除执行根据的执行力为目的即债务人对于执行根据所确定的私权,主张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理由,并在执行程序结束前,请求不予执行并撤销已执行部分的诉讼。该制度主要基于在强制执行时,当事人之间的实际法
2022-12-16 15,340
-
01:28
债务人死后债务该怎么处理债务人死后债务如何处理,需要看债务人有无继承人。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如果债务人有继承人且继承人选择继承遗产的,应当在继承遗产范围内对债务人进行清偿;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则债权人不能要求继承人清偿债务人的债务,
701 2023.01.04 -
01:03
债务人对金额有异议怎么办债务人对债务金额有异议,与债权人无法协商一致的,可以起诉到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要提起诉讼,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起诉方提前撰写好起诉状。起诉状中应当包含但不限于:原告和被告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
1,521 2022.04.17 -
01:03
解除合同有异议怎么起诉双方对解除合同存在异议的话,当事人可以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具体来说,这主要依据了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条的规定。根据第五百六十五条,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解除合同。第一种就是直接通知对方当事人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当事人应
1,233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