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非法拘禁罪会怎样追究责任,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构成非法拘禁罪的,应当对行为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根据《刑法》规定,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构成非法拘禁罪的,应当对行为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刑法》规定,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构成非法拘禁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他人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造成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非法扣押债务,拘禁他人的,依照规定处罚。
-
非法拘禁罪刑事责任如何追究?
非法拘禁罪刑事责任的追究: 1、触犯非法拘禁罪的,一般可以追究其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责任; 2、非法拘禁期间殴打、侮辱被害人的,其刑责应从重予以追究; 3、造成他人重伤的,处3-10年有期徒刑;造成他人死亡的,应
2020.10.25 167 -
构成非法示威罪会如何追究责任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未依照法律规定申请或者申请未获许可,或者未按照主管机关许可的起止时间、地点、路线进行,又拒不服从解散命令,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对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020.06.17 143 -
构成非法行医罪会如何追究责任?
构成非法行医罪会追究的责任: 1、构成非法行医罪的,一般会追究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的刑事责任; 2、给就诊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追究3-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刑事责任; 3、非法行医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则会追
2020.08.22 126
-
构成非法拘禁罪会怎样追究责任
构成非法拘禁罪的,应当对行为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根据《刑法》规定,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3-02-06 15,340 -
构成非法拘禁罪会怎么追究责任
构成非法拘禁罪的,应当对行为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根据《刑法》规定,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3-01-31 15,340 -
非法拘禁罪刑事责任如何追究?
根据刑法第238条第1款、第2款的规定,犯非法拘禁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非法拘禁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
2022-06-26 15,340 -
非法拘禁罪会被追究怎样的刑事责任
非法拘禁他人如果尚未构成犯罪的不会被判刑,会被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如果涉嫌下列情形的
2023-07-13 15,340
-
01:34
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件是以下四点: 1、客体要件。非法拘禁罪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非法拘禁罪侵害的对象,是依法享有人身权利的任何自然人; 2、客观要件。非法拘禁罪客观上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身体自由的行为; 3、主体要件。非法拘禁罪的主体既可
7,256 2022.08.01 -
01:03
违反消防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什么责任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构成犯罪的,被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的,应当在整改后向作出决定的部门或者机构报告,经检查合格,方可恢复施工、使用、生产、经营。当事人逾期不执行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停止施工
6,157 2022.05.11 -
00:57
如何追究冒名签字的法律责任如何追究冒名签字的法律责任,根据冒名签字的动机来定。如果是利用职务之便冒充签名,试图挪用公私财物的,那么就可能涉嫌挪用公款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
2,55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