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费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行政诉讼费用的计算方法是商标、专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纳100元,其他行政案件交50;申请鉴定人、证人等出庭作证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由法院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计算。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六条 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的诉讼费用包括: (一)案件受理费; (二)申请费; (三)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一条 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由人民法院按照国家规定标准代为收取。当事人复制案件卷宗材料和法律文书应当按实际成本向人民法院交纳工本费。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 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五)行政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商标、专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纳100元; 2.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纳50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行政诉讼费用的计算方法是: 1.治安行政案件,每件交纳5元至30元; 2.专利行政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400元; 3.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纳30元至100元; 4.行政案件有争议金额的,按财产案件的收费标准。
行政诉讼时效的计算方式是,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开始计算,期限是六个月。如果先提起行政复议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行政诉讼费用计算方法有哪些
行政诉讼费用的计算方法是商标、专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纳100元,其他行政案件交50;申请鉴定人、证人等出庭作证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由法院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计算。
2020.02.25 116 -
行政诉讼费的计算方式有哪些?
对于行政诉讼案件所产生的费用进行计算的方法是商标、专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纳100元,其他行政案件交50;申请鉴定人、证人等出庭作证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由法院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计算。
2020.08.17 106 -
行政诉讼费用怎么计算
在我国进行行政诉讼的,相关诉讼费用的具体承担规定包括: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当收取诉讼费用。诉讼费用由败诉方承担,双方都有责任的由双方分担。收取诉讼费用的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2020.06.18 134
-
行政诉讼费用怎么计算,诉讼费如何计算,行政诉讼费用
起诉离婚的诉讼费用,原则上是由原告代缴,最终败诉方需承担全部费用。离婚诉讼费是人民法院向请求离婚诉讼当事人征收的费用,按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诉讼费一般由原告预交,败诉方承担。《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规定
2022-08-12 15,340 -
行政诉讼费怎么计算
行政诉讼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案件受理费收费标准:(1)治安行政案件,每件支付5元至30元;(2)专利行政案件,每件支付50元至400元;(3)其他行政案件,每件支付30元至100元;(4)
2021-10-29 15,340 -
民事诉讼费用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民事诉讼费用的计算方法如下:(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
2022-09-01 15,340 -
行政诉讼误工费是怎么计算
是指赔偿义务人应当向赔偿权利人支付的受害人从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这一期间内,因无法从事正常工作而实际减少的收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规定:误工费根据
2022-09-08 15,340
-
00:58
行政诉讼强制的主体是什么
行政诉讼的主体一般是指,就实体争议依法参加到诉讼中来,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的人。这里的人指的是,法律拟制人包括: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就本质来说,诉讼主体通常是指,实体法上存有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或第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
1,552 2022.05.11 -
01:26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是什么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是指在行政诉讼的过程中的的基本准则,是有关可以证明行政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根据中国行政诉讼的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知道,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主要包括下面几点: 第一,所有证据,无论种类,都只有经过法庭的审查属实,才能做为定案依据
3,616 2022.04.15 -
01:54
欠款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欠款的诉讼时效具体怎么计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一,如果欠条上注明了还款日期,诉讼时效从还款日期届满之日的次日开始计算,诉讼时效为三年; 第二,如果欠条上没有注明还款日期的,债权人有权利随时向债务人提出要求,请求其还款,但应该给对方适
2,08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