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抵扣细则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个人所得税扣除细节:第一套住房贷款利息:按1000元/月扣除。草案规定,纳税人本人或其配偶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的个人住房贷款为自己或其配偶购买住房。第一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支出可在偿还贷款期间按每年1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经夫妻双方同意,其中一方可以选择扣除。住房租金:800-1500元/月扣除。草案规定,纳税人及其配偶在纳税人主要工作城市无住房,主要工作城市租赁住房的租金支出可按以下标准定额扣除:租赁住房位于直辖市、省会、计划单列市和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年1、8万元(每月1500元)。除上述城市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其他城市每年扣除100万元.其他城市户籍人口少于100万元的32万元(每月1100元),每年扣除9600元(每月800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的办法:用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资薪金收入-2000;外籍、港澳台在华人员及其他特殊人员,还需扣除附加减除费用2800元。
关于房贷利息抵个税的相关规定,根据法律规定,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如何计算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前收入减去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属于年综合收入的,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
2022.06.11 3,038 -
如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税免征额是 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 500
2020.08.18 625 -
应纳所得税额
我国新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5000元。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
2020.10.31 613
-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扣除个税规定
第五十一条纳税人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关税和城市维护建设费、教育费附加等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以及发生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可以扣除。
2022-07-29 15,340 -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个税税率是按照阶梯式执行的,用户的收入越高,那么对应的个税税率也就越高,个税的纳税税率主要分为3%、10%、20%、25%、30%、35%、45%几个阶梯,一般如果用户每月的应纳税所得额只要不超过30
2022-05-29 15,340 -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个税税率是按照阶梯式执行的,用户的收入越高,那么对应的个税税率也就越高,个税的纳税税率主要分为3%、10%、20%、25%、30%、35%、45%几个阶梯,一般如果用户每月的应纳税所得额只要不超过30
2022-07-01 15,340 -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税率按阶梯执行,用户收入越高,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越高,个人所得税税率主要分为3%、10%、20%、25%、30%、35%、45%一般情况下,如果用户每月的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0元,将按
2021-12-13 15,340
-
01:37
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
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为: 1、子女教育一般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进行定额扣除,父母可选择由其中一人作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各按50%进行扣除。 2、属于继续教育学历的,按每月400元进行定额扣除;如果是职业资格教育的,在取得
113,514 2022.04.15 -
01:10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应具备什么条件?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纳税人需要在银行开设关于结算的账户; 2、需要独立建立纳税的账簿,编制公司财务会计报表; 3、纳税人可以独立计算自负盈亏。 通常,企业所得税会把企业分为:居民
1,923 2022.04.17 -
01:13
个人所得税交纳的税率是怎么规定的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的以下九项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
3,102 202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