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打工的劳动合同签订都有什么要求?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签订劳动合同的好处,对劳动者来说是实现劳动权的重要保障;是证明存在劳动关系最有利的证据;其他。对用人单位来说增强员工归属感;避免因未及时续签带来纠纷;即时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责任等同;其他。
在签订合同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所谓订约主体是指实际订立合同的人,他们既可以是未来的合同当事人,也可以是合同当事人的代理人,订约主体与合同主体是不同的,合同主体是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他们是实际享受合同权利并承担合同义务的人法。 2、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必须是“依法”进行的。所谓“依法”签订合同,是指订立合同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由于合同约定的是当事人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权利和义务是依照法律规定所享有和承担的,所以订立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法。如果当事人订立的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法律就不予承认和保护,这样,当事人达成协议的目的就不能实现,订立合同也有失去了意义。 3、当事人必须就合同的主要条款协商一致。即合同必须是经过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法。所谓协商一致,就是指经过谈判、讨价还价后达成的相同的、没有分歧的看法。 4、合同的成立应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要约承诺是合同成立的基本规则,也是合同成立必须经过的两个阶段法。
-
工地工人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吗
需要。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2020.08.13 487 -
劳动合同的签订时间有什么要求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
2023.02.23 170 -
打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怎么办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是违法的,按照法律条约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这是法定的义务,如果不签订劳动合同对单位来说是违法的行为而且付出的代价更大。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
2020.07.27 337
-
建筑工地工人签订劳动合同的年龄要求
建筑工人签劳动合同有一定的年龄限制。要具体看从事的工种。 在建筑工地中一般工人限制年龄为55周岁,登高(高空)作业一般限制也是在55周岁以下,超过50周岁进入建筑工地就要先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并本人同意
2022-03-19 15,340 -
两方已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辞工有什么要求
1.辞工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如果两方已签订劳动合同,员工辞工需要提前一个月,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如果尚未签订劳动合同,则可依据试用期的相关限定,员工只需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 2.到时后
2022-07-19 15,340 -
工地打工的时候都不签劳动合同吗
需要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规定,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用人单位需要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满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工地打工也需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2023-06-04 15,340 -
员工要求签订劳动合同怎样签
1、发书面函通知签订劳动合同及不签订的后果。 2、对于一些员工可能出于某种原因不愿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但企业又比较需求此类员工的。可按以下处理: (1)尽量说明签订劳动合同是对其本人有保障,及可以缩短
2023-07-22 15,340
-
00:54
工伤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工伤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赔偿,需要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或者起诉的方法解决。 单位没有缴纳工伤保险,所有工伤赔偿金都应由单位承担。首先要求单位向当地劳动保障部们申请工伤认定。住院治疗所需医疗费用、陪人费、生活费等都由单位支付,停工期间的工资福利
1,447 2022.05.11 -
01:03
工厂未签订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工厂未签订劳动合同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即使是没有签劳动合同书,员工就享有劳动法上规定的各项权利,单位也负有劳动法上的各项义务。其中,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就是用人单位不能免除的强制性法定义务。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法律上要承担双倍工资,
3,194 2022.04.17 -
01:28
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的规定,劳动者在公司上班期间,公司如果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则公司自用工当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没有和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的,公司应该向劳动者支付
3,50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