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居间合同的处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般的居间合同是中介常用到的一个合同,关系到了居间人和委托人的利益,因此签订时要注意以下事项:保密约定如委托人需要保密要做出居间人的保密约定在签订居间合同时,若委托人要求居间人不得将其姓名或商号、名称告知对方。则应在居间合同中体现出来。此时,居间人就负有对委托人信息保密的义务。居间人在交易双方订立合同之中或之后都应履行保密的义务。居间人如违反该义务致使委托人受损害的,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支付条件只有当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时,居间人才能要求委托人支付报酬。一、居间活动费用承担的问题当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时,居间活动的费用由居间人来负担。但是,若居间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可以要求委托人支付从事居间活动支出的必要费用,但不得要求委托人支付报酬。二、居间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后果居间人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并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买二手房签订中介合同后违约,需要按照中介合同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
违反监视居住处罚有哪些
违反监视居住的处罚有:监视居住违反规定如果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虽然此时有可能被逮捕,但对违反规定的情节有要求。要是没有达到严重程度,那可能并不会变更刑事强制措施,说不定只是从一般的监视居住变成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2020.08.25 112 -
违反违反合同条约
一方违反合法有效的合同约定,依法依约应承担相应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是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的简称,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违约责任的形式,即承担违约责任的具体方式。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
2021.02.14 460 -
买二手房居间合同反悔期
签了合同反悔没有时间限定。但是反悔是要负违约责任的,如果合同有约定,要按照约定赔偿对方损失的。合同没有约定,当事人之间协商,协商不成按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
2024.05.27 29
-
看中介怎么处罚违反中介违反阴阳合同的合同
律师解答 中介签订阴阳合同的处罚: 1、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并处不缴或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2、如果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3-10-20 15,340 -
违反建筑居间合同有哪些行为?
建筑居间合同违法的原因可能是: 1.合同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 2.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3.合同存在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情形。
2022-11-15 15,340 -
居间居处合同的特点
1、居间合同是由居间人向委托人提供居间服务的合同。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是否与第三人订立合同,与居间人无关,居间人不是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合同的当事人。 2
2023-06-13 15,340 -
如何处理居间合同期间购房者的买家反悔
那这个要看你们签订的是什么协议的。如果一方不可以既是买方,又是被委托人(授权人)的,这本身就不符合法律规定,可能你认为的买方仅仅就是居间人而已。如果是居间人的情况下,不存在漏税的问题的,有的情况下是合
2023-04-07 15,340
-
01:06
居间合同的违约责任是双方都有吗居间合同的违约责任并不一定是双方责任,有可能是单方的责任。如果是双方的责任,就要根据责任的大小来进行分配,责任大的一方承担相应的违约差额。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合同关系的相对性决定了违约责任的相对性,即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民事责任
1,253 2022.04.17 -
01:20
违反合同的补救方法有哪些违反合同的补救方法有哪些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违反合同的补救方法有以下五个方面: 1、继续履行。即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构成违约,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要求对方承担继续履行合同债务的违约责任; 2、采取补救措施。双
1,626 2022.04.15 -
01:04
阴阳合同是否违反合同法规定阴阳合同是否违反合同法的规定,需要分情况讨论: 第一,阳合同因为不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订立目的在于掩盖阴合同,因此不发生法律效力,不受法律的保护; 第二,阴合同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成立要件,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1,58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