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迟迟不签合同可以投诉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现在要补签劳动合同,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注意一个问题,劳动合同签订日期,这个很重要,你最好写你补签的时间,而不要写你刚到公司工作的时间。签订日期与劳动合同期限是两个问题,劳动合同期限可以往前写几个月都没有关系,如果不往前写也没关系。 1、你的劳动关系可以用这些资料来证:劳动合同(是否补签都可以,只要有双方签字盖章)、考勤表、出入证、员工卡、工作证,工友证言等,也包括你提到的辞职报告,但这个比较难取得单位领导的签字,而且领导签字也比较麻烦,要证明他们的身份就很困难。你所谓的假合同反而是一份很关键的证据,这个可以证明劳动关系。 2、试用期只能由双方约定,而不能由一方来说。如果双方没有约定,由视为没有试用期。即使是试用期,用人单位也应该与你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 3、公司迟迟不签合同加班工资你可以主张,但按照法律规定,你要举出证据证明有加班事实的存在。一般来说,值班记录、考勤记录、单位的工作安排表等是最有力的证据。除此之外,证人证言也可以,但效力较弱,被采信的可能性不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
公司合同迟迟不签怎么办
公司迟迟不签合同可以请求公司订立书面合同。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支付二倍工资的时间以一年为限。
2020.07.26 123 -
房东迟迟不签合同
房东不肯签合同,建议协商,最好签合同。1.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2.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3.不定期的租赁关系中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2021.03.20 856
-
公司迟迟不向员工签合同怎么办?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不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雇佣之日起一年内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使用者与劳动者签订无限期劳动合同。第82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未满一个月
2021-10-26 15,340 -
投诉合同迟迟不履行该怎么办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者明确表明其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属于违约行为,对方当事人可以采取投诉、调解、诉讼等方式解决问题。如果其当事人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构成了根本违约,可以因此而解除双方之间的合同
2022-07-20 15,340 -
辞职公司迟迟不发工资我去那投诉
辞职后,公司不支付工资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单位未按期或者不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或者乱扣工资是违法的。拖欠劳动工资一般属于民事纠纷,可以由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法院解决。
2021-11-02 15,340 -
迟迟不交房找谁投诉
迟迟不交房应该找房产局投诉,或者消协等部门解决,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可以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关于违约金的数额,一般情况下,双方有合同约定的,按照约定。没约定按法定原则的,以合同上约定的
2021-12-17 15,340
-
00:55
客户迟迟不还钱怎么起诉
客户迟迟不还钱的,当事人可以准备好起诉状和证明客户拖欠货款不还钱的证据到法院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原告人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起诉状要写明原被告身份信息、诉讼请求和事实与理由。需要
1,671 2022.04.15 -
01:10
快递迟迟不到是否可以要求赔偿
快递迟迟不到是可以要求赔偿。快递公司延迟送达,属于违约行为,可以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即可以要求其赔偿相应的损失。基本的行业共识,同城快递的投递时间一般是24小时,而国内异地的快递是72小时。同城快件彻底延误的时间最长是三天,国内异地的
13,390 2022.04.17 -
00:59
工伤迟迟不赔偿怎么办
工伤迟迟不赔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维权路径。一般来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劳动者受伤,但是没有被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也不支付人身损害赔偿的,那么劳动者可以提起诉讼,主张人身损害赔偿; 2、如果工伤认定过程中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产生
724 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