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赡养费每月给多少合适?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父母赡养费的计算:首先计算子女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子女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视为该子女无力向父母提供赡养费。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义务为法定义务,是不能免除的,且每个人的义务内容同等,但是在履行上要以赡养人的实际能力为限。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子女人均月收入大于最低保障的按超出部分50%付,三个子女以上按40%付,子女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保障的不需要付,2、老人除去医保报销后的医疗费用,3、赡养老人需要请护工所花费的护理费用4、老人吃穿住行所产生的费用。
1、子女人均月收入大于最低保障的按超出部分50%付,三个子女以上按40%付,子女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保障的不需要付,2、老人除去医保报销后的医疗费用,3、赡养老人需要请护工所花费的护理费用4、老人吃穿住行所产生的费用。
-
2022年赡养老人费每月多少
赡养老人的费用2022: 1、子女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保障时不需要付赡养费,子女人均月收入高于最低保障时按超出部分50%付,三个子女以上按40%付赡养费, 2、老人所产生的医疗费用不包括保险报销的计入赡养费中, 3、护理老人时所产生的护理费用
2022.04.16 4,256 -
给老人赡养费国家规定每月多少钱?
赡养费应该是保证被赡养人的生活水平,一般不应低于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具体给老人多少赡养费,要看子女的多少和子女自身的经济水平。在司法实践中,一般按子女收入的20%-30%的标准确定。
2021.03.13 966 -
老人赡养费一月给多少
赡养老人不仅是我们成年人应尽的法律义务,也是我们成年人应尽的孝道,符合我国的传统社会美德。每一个人都有年老的一天,因此,我们现在对待老人的态度有可能成为子女将来对待年老的我们的态度。因此,我们需要慎重的对待赡养老人的问题。老人赡养费一般给多
2021.04.23 488
-
赡养费每月给多少钱合适
赡养费的计算。首先计算子女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子女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视为该子女无力向父母提供赡养费。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超出部分,二个子女以内的按50%计算赡养费;三个
2022-05-11 15,340 -
老人每月给多少赡养费?
老人赡养费一月的给付标准,要结合老人的生活情况、子女收入情况以及老人生活居住地的生活水平来确定。老人有几个子女、且子女的生活状况也是每个人支付多少赡养费的参考因素,每一个子女对父母都有赡养义务,有能力
2022-06-02 15,340 -
养老院每月给老人多少的赡养费
父母赡养费的计算:首先计算子女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子女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视为该子女无力向父母提供赡养费。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义务为法定义务,是不能免除的,且每个人的义务内容同等,但是在履行
2022-06-05 15,340 -
赡养费每月给多少
赡养费的计算。首先计算子女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子女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视为该子女无力向父母提供赡养费。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超出部分,二个子女以内的按50%计算赡养费;三个
2021-01-31 15,340
-
01:38
抚养费教育费每月多少钱我们通常所说的抚养费,是指夫妻双方离婚时,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给予子女的抚养费。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规定,抚养费一般是按照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月总收入的20%至30%确定。除此之外,法院
563 2020.12.30 -
01:48
离婚孩子赡养费给多少具体的抚养费金额,需要根据父母的负担能力、子女的实际需要等因素来确定。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如果需给付抚养费的一方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按其月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标准给付。如果要给付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抚养费的,金额可以在第一点规
1,491 2021.03.24 -
00:49
每个月交3000养老保险退休拿多少每个月交3000养老保险的,退休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拿多少。当事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后,在退休时,当事人累计缴费时间满十五年的,应当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应当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
20,19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