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产权到期续费标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由房屋业主联名提出,补交土地出让金,这个价格应该低于同类的土地出让金的价格,类似于成本价和市场价的差额。至于再次申请的期限,不应该超过30年。 2.若国家收回土地和地上建筑物,将对业主进行补偿。用类似拆迁安置的办法解决。 《民法典》第三百五十八条【建设用地使用权提前收回及其补偿】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前,因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该土地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对该土地上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给予补偿,并退还相应的出让金。 《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三条【征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组织、个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 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征收组织、个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征收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补偿费等费用。 《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九条【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续期】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的续期,依照法律规定办理。该土地上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公寓房产权到期续费标准是什么?
1.由房屋业主联名提出,补交土地出让金,这个价格应该低于同类的土地出让金的价格,类似于成本价和市场价的差额。至于再次申请的期限,不应该超过30年。 2.若国家收回土地和地上建筑物,将对业主进行补偿。用类似拆迁安置的办法解决。
2021.01.27 224 -
公寓续产权收费标准
公寓续产权收费标准:公寓40年产权到期所指的是土地使用年限到期,土地使用权到期后如需继续使用,需提出申请并缴纳土地出让金。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土地到期后根据当时的楼面毛地指导价格,依一定比例缴费。四环中心线以内,按指导价40%补缴;四环
2021.01.02 1,166 -
公寓产权续费
房屋产权到期后需缴费续期,同时也可以选择不续期,基层国土部门只能参照国有土地出让的做法,先由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土地价格,按照单位地价或折算出楼面地价,计算总的土地出让金,重新签署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2021.03.04 173
-
公寓产权到期的续费标准?
1.由房屋业主联名提出,补交土地出让金,这个价格应该低于同类的土地出让金的价格,类似于成本价和市场价的差额。至于再次申请的期限,不应该超过30年。 2.若国家收回土地和地上建筑物,将对业主进行补偿。用
2022-06-05 15,340 -
公寓产权到期后续费标准
1.由房屋业主联名提出,补交土地出让金,这个价格应该低于同类的土地出让金的价格,类似于成本价和市场价的差额。至于再次申请的期限,不应该超过30年。 2.若国家收回土地和地上建筑物,将对业主进行补偿。用
2022-07-02 15,340 -
公寓产权到期的续费标准
1.由房屋业主联名提出,补交土地出让金,这个价格应该低于同类的土地出让金的价格,类似于成本价和市场价的差额。至于再次申请的期限,不应该超过30年。 2.若国家收回土地和地上建筑物,将对业主进行补偿。用
2022-05-12 15,340 -
公寓产权到期续费标准是多少
1.由房屋业主联名提出,补交土地出让金,这个价格应该低于同类的土地出让金的价格,类似于成本价和市场价的差额。至于再次申请的期限,不应该超过30年。 2.若国家收回土地和地上建筑物,将对业主进行补偿。用
2022-07-03 15,340
-
01:24
40年产权到期续费的标准
实际上,法律中并没有40年产权到期这一说法。准确来说,应该是商业用地四十年的土地使用权到期后,业主需要前往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续期手续,缴纳相应的续期费用。目前,我国法律层面上并未对土地的续期费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因此,要确定四十年商业用地使
3,986 2021.03.24 -
01:02
住宅式公寓到期后怎么办
住宅式公寓到期后可以延长土地使用权期限。可以由房屋业主联名提出补交土地出让金的意见,这个价格应该低于同类的土地出让金的价格,类似于成本价和市场价的差额。根据规划需要,国家收回土地和地上建筑物的。对业主进行相应补偿,用类似拆迁安置的办法解决。
1,539 2022.04.15 -
01:02
40年产权公寓能取公积金吗
40年产权公寓能取公积金。根据法律规定住房公积金的领取需要: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具有所有权的自住住房时;在离休、退休或到达离休、退休年龄时;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且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时;户口迁出本市或者出境定居时;非本市籍职工调离本市
5,090 2022.05.11